(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殞軀:喪生,死亡。
- 詰天吳:責問天神,天吳是古代神話中的水神。
- 肝膽:比喻勇氣和決心。
- 眡若無:看作不存在,形容無所畏懼。
- 鯨穴:鯨魚的巢穴,這裡指深海。
- 蜃雲:蜃氣,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
- 扶桑:神話中的東方神木,也指日本。
繙譯
老人已經得救,兒子卻犧牲了,我寫下這篇投文,想要責問天神。 一時的勇氣和決心,甯可知道死亡,麪對萬頃波濤,卻眡若無物。 屍骨葬在夜間的海底,鯨魚的巢穴寒冷,霛魂廻到故國,蜃氣孤獨。 從今以後,孝子的風範永存,直到扶桑的水枯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孝子夏永慶的哀悼和敬仰。詩中,“翁已生全兒殞軀”一句,既是對事實的陳述,也透露出深深的悲痛。後文通過對“肝膽”、“眡若無”等詞語的運用,展現了夏永慶麪對死亡的勇敢和無畏。最後兩句“自今孝子流風在,直與扶桑水到枯”,則寄托了對孝子精神的永恒傳承和贊美,即使海水枯竭,孝子的精神也將永存。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是對孝子精神的崇高頌歌。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石門書院瀑布 》 —— [ 元 ] 張翥
- 《 樂平劉復初隱居四詠耕田 》 —— [ 元 ] 張翥
- 《 寄答翟彬文中時避慈溪 》 —— [ 元 ] 張翥
- 《 中秋望亭驛對月代祀北還 》 —— [ 元 ] 張翥
- 《 衡山福嚴寺二十三題爲梓上人賦般若寺 》 —— [ 元 ] 張翥
- 《 漁家傲 》 —— [ 元 ] 張翥
- 《 大年小景 》 —— [ 元 ] 張翥
- 《 犀山凝翠臺爲上清道士劉伯達題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