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䫈海:指邊遠的南海地區。
- 給傳:提供傳遞文書的驛站服務。
- 國朝字學:指元朝時期的文字學。
- 同文:指統一文字,使各地文字一致。
- 鼓來野廟:指在野外的廟宇中敲鼓。
- 迷蠻鬼:指迷惑或驅趕當地的鬼神。
- 火燎山田:指用火焚燒山田以準備耕種。
- 落瘴雲:指瘴氣瀰漫的雲霧。
- 藉有檳榔:指依靠檳榔(一種熱帶植物的果實,常用於咀嚼)。
- 藤酒:一種用藤條製成的容器盛裝的酒。
- 冷官:指職位低微、不受重視的官員。
- 朝曛:指傍晚的陽光。
翻譯
都門外的柳樹綠葉紛飛,我在這裏惆悵地送別你。 前往南海的驛站路程,必須提供傳遞文書的服務, 元朝時期的文字學要求各地文字統一。 在野外的廟宇中敲鼓,迷惑或驅趕當地的鬼神, 用火焚燒山田,瘴氣瀰漫的雲霧落下。 依靠檳榔和藤酒,即使是職位低微的官員,也能送你到傍晚的陽光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場景,通過對柳樹、驛站、文字學等元素的描寫,展現了元朝時期的文化特色和邊遠地區的景象。詩中「䫈海驛程須給傳,國朝字學要同文」反映了當時對文字統一的重視,而「鼓來野廟迷蠻鬼,火燎山田落瘴雲」則生動描繪了邊疆的神祕與艱苦。最後,詩人以檳榔和藤酒作爲送別的象徵,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和不捨。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
張翥的其他作品
- 《 有客有客在門崔嵬高蓋華軒起欲與之語言已叱僕伕回轅 》 —— [ 元 ] 張翥
- 《 戊子正月連雪苦寒答段助教天祐吉甫二首 》 —— [ 元 ] 張翥
- 《 送蒙古僧印空巖黃龍寺 》 —— [ 元 ] 張翥
- 《 寄歸學士彥溫 》 —— [ 元 ] 張翥
- 《 劉道權為李逺子微作青山似洛中圖為作歌以係之 》 —— [ 元 ] 張翥
- 《 病痁 》 —— [ 元 ] 張翥
- 《 送景初漕史還平江各賦一詩寄吳下諸友 》 —— [ 元 ] 張翥
- 《 讀瀛海喜其絕句清遠因口號數詩示九成皆寔意也 》 —— [ 元 ] 張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