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四季歸田樂四首春

歲晏日南至,場圃靡所勞。 告成三務功,盈耳康衢謠。 鴉飛嶺外陂,虹斷林邊橋。 將期養疏拙,詎厭居寂寥。 負暄坐晴檐,煦煦春滿袍。 對山閱吾書,懷古酌彼醪。 此樂天所靳,何幸及草茅。 雖非鹿門龐,或庶彭澤陶。 爲詩寫幽尚,刊落華與豪。 集以貽知音,悵望心搖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歲晏(suì yàn):年末。
  • 日南至:冬至。
  • 場圃(cháng pǔ):打穀場和菜園。
  • 靡所勞(mǐ suǒ láo):無所勞作。
  • 三務:指農事中的三項重要工作。
  • 康衢謠(kāng qú yáo):指民間的歌謠。
  • (bēi):池塘。
  • 詎厭(jù yàn):豈會厭倦。
  • 負暄(fù xuān):曬太陽。
  • 煦煦(xù xù):溫暖的樣子。
  • (láo):濁酒。
  • (jìn):吝嗇。
  • 草茅(cǎo máo):指平民百姓。
  • 鹿門龐:指隱士龐德公,曾隱居於鹿門山。
  • 彭澤陶:指陶淵明,曾任彭澤令。
  • 刊落(kān luò):刪除,削去。
  • 悵望(chàng wàng):惆悵地望着。

翻譯

年末冬至日,打穀場和菜園已無勞作。 農事三項工作已完成,耳邊盈滿民間的歌謠。 烏鴉飛過嶺外的池塘,彩虹斷在林邊的橋上。 我期待着修養疏懶,豈會厭倦這寂靜的生活。 坐在晴朗的屋檐下曬太陽,溫暖的春光灑滿衣袍。 對着山景閱讀我的書籍,懷念古人,品嚐那濁酒。 這種樂趣是天所吝嗇的,何其幸運能及於草民。 雖然我不是鹿門山的龐德公,或許可比彭澤的陶淵明。 寫下這首詩表達我的幽雅情懷,刪去了華麗與豪放。 集錄下來留給知音,惆悵地望着,心中搖曳不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張養浩在冬至時節的田園生活,表達了他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通過對農事完成、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他以龐德公和陶淵明自比,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生活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高尚情操。

張養浩

張養浩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今屬山東)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孫。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歲被薦爲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爲權貴所忌,被免官。後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後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於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後屢召不赴。文宗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特拜陝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見饑民困苦萬分,難以賙濟,竟爲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車就道”,不久便積勞成疾病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