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尚書青山白雲圖

仙人中有琅玕樹,吐作千峯落毫素。峯上蒼蒼一尺天,峯下雲行亦無數。 因憶曾爲天帝客,家在白雲深處住。白雲隨龍飛出山,我亦攀龍躡雲路。 青山笑人不早歸,大笑龍爲雲所誤。 變化無定端,飛揚爲誰故。試問古共工,何勞不周怒。 飄飄巢止翁,肯受風塵污。安得兩齒屐,載我逍遙步。 醉臥青山看白雲,莫嗔老子來遲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玕(láng gān):傳說中的仙樹,果實爲珠玉。
  • 毫素:指筆和紙,這裏比喻繪畫。
  • 不周:古代神話中的山名,共工怒觸不周山,導致天崩地裂。
  • 止翁:指隱士。
  • (jī):木底鞋。
  • 逍遙步:自由自在的行走。
  • (chēn):生氣,責怪。

翻譯

畫中仙境有一棵琅玕樹,它化作千峯落入畫紙。峯頂之上,天空蒼蒼,只有一尺寬;峯下,雲霧繚繞,數不勝數。

我回憶起曾作爲天帝的客人,家就住在那白雲深處。白雲隨龍飛出山,我也曾攀龍而上,踏上雲路。

青山嘲笑我不早歸,大笑着說龍被雲所誤。

變化無常,飛揚又是爲了什麼?試問古代的共工,爲何要怒觸不周山?

飄飄然的隱士,怎肯受風塵的污染。我多麼希望能有兩隻木屐,載着我自由自在地行走。

醉臥青山,仰望白雲,不要責怪我這個遲暮的老子。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仙境中的琅玕樹和青山白雲,展現了一幅超脫塵世的畫卷。詩人回憶自己曾是天帝的客人,家在白雲深處,表達了對仙境生活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然態度。詩中「青山笑人不早歸」一句,以擬人手法賦予青山情感,增添了詩意。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逍遙自在生活的渴望,醉臥青山,仰望白雲,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自由的無限嚮往。

張天英

元溫州永嘉人,字羲上,一字楠渠,號石渠居士。酷志讀書,穿貫經史。徵爲國子助教。性剛嚴,不好趨謁,再調不就。工詩,尤善古樂府。有《石渠居士集》。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