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司馬明府邀遊錦石巖

煙景桃源路不迷,停橈到處恣攀躋。 丹臺霧擁諸天近,紫府峯迴萬象低。 二酉藏空餘石室,五丁方盡布金泥。 法雲似覺前身是,惆悵鬆關擬借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景:如煙般的美景。
  • 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ráo):船槳。
  • 攀躋:攀登。
  • 丹臺: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諸天:佛教中指衆神居住的地方。
  • 紫府:道教中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 萬象:世間萬物。
  • 二酉:指兩座山峯,此處可能指特定的山峯名。
  • 五丁:古代神話中的五位大力士。
  • 法雲:佛教中指佛法如雲,覆蓋一切。
  • 鬆關:松樹下的關隘,此處指隱居之地。

翻譯

如煙般的美景,桃源之路並不迷離,停下船槳,隨處都可攀登。 仙人居住的丹臺雲霧繚繞,衆神之地近在咫尺,仙人居住的紫府山峯迴轉,世間萬物顯得低矮。 兩座山峯中藏着空曠的石室,五位大力士纔剛剛鋪滿金色的泥土。 佛法如雲,似乎感覺到前世的我,惆悵地想要借住在松樹下的隱居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通過「煙景」、「桃源」、「丹臺」、「紫府」等詞語,構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理想境地。詩中「法雲似覺前身是」一句,表達了詩人對前世記憶的追尋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塵世的超脫。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