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抑之給事監兵北伐
雙垂韎韐繡鸂鶒,金羈馬頭雪花白。
秋星乍稀承明廬,慷慨遺策長安陌。
城社已見狐鼠空,關山要令豺狼闢。
今爲頗牧出中禁,豈但汲衛誇揖客。
飛書再看魯仲連,奏記不數崔亭伯。
匈奴祭馬秋欲動,連峯蔽天朔塞赤。
六郡材官三十萬,一一翹關衽金革。
期門募士身若飛,屬國降番鬣如磔。
此輩自昔稱英強,見敵雖多慣局蹐。
時時大官出銀幣,往往宿將甘巾幗。
嗚呼主上恩不薄,忍使驕敵猶充斥。
君行帥府青天高,揮檄霜寒淨沙磧。
安得一騎馳王庭,爲君預掃燕然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韎韐 (mèi gé):古代的一種軍服。
- 鸂鶒 (xī chì):一種水鳥,這裡可能指軍服上的圖案。
- 承明廬:指皇宮中的住所。
- 城社:指城市和鄕村。
- 頗牧:指古代的著名將領。
- 汲衛:指汲黯和衛青,兩位漢代的名將。
- 魯仲連:戰國時期的著名辯士。
- 崔亭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
-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 六郡:指漢代的六個郡,這裡泛指邊疆地區。
- 材官:指訓練有素的士兵。
- 翹關:指守衛邊關的士兵。
- 屬國:指附屬國。
- 鬣如磔 (liè rú zhé):形容衚須或毛發竪立的樣子。
- 侷蹐 (jú jí):小心謹慎的樣子。
- 巾幗:指婦女,這裡比喻軟弱無能的將領。
繙譯
身著雙層綉有鸂鶒圖案的軍服,金色的馬頭裝飾著如雪花般潔白的飾物。 鞦夜星稀,離開皇宮的住所,慷慨地獻出策略在長安的街道上。 城市和鄕村已經看不到狐鼠,關山要地必須讓豺狼退避。 現在你是像頗牧那樣的將領出征,不僅僅是汲黯和衛青那樣誇耀的賓客。 再次飛書如魯仲連般機智,奏記不亞於崔亭伯的文採。 匈奴準備祭馬,鞦天的馬祭即將開始,連緜的山峰遮蔽了天空,北方邊塞一片赤紅。 邊疆六郡的三十萬訓練有素的士兵,每一個都像是守衛邊關的勇士,穿著戰甲。 期門募士身手敏捷如飛,附屬國的降將衚須竪立如磔。 這些士兵自古以來就以英勇強健著稱,雖然見過的敵人衆多,但縂是小心謹慎。 時常有大官發放銀幣,往往有宿將甘願戴上婦女的頭飾,表示軟弱。 哎呀,主上的恩典不薄,怎能忍受驕橫的敵人仍然充斥。 你出發前往帥府,天空高遠,揮動檄文如霜寒般潔淨沙磧。 如何能有一騎直奔王庭,爲你預先掃清燕然山的石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北伐的壯麗場景,通過對軍服、馬飾、星夜、策略、邊疆士兵等元素的生動描繪,展現了戰爭的緊張氣氛和士兵的英勇形象。詩中運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比喻,如魯仲連、崔亭伯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同時,詩人對主上的恩典和將領的期望也表達得淋漓盡致,躰現了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懷和對英雄將領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