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參軍國事太傅中軍右丞相徵北大將軍魏國公中山
馬公河嶽鍾,器宏神亦王。
折衝東西垂,屹然金湯壯。
秉節忤權璫,寄命一邊障。
晚途復登庸,臺綱肅清亢。
中樞借籌筴,銓府推藻鏡。
片言折羣訌,一柱抵崩浪。
八十而懸車,猶雲無恃杖。
緬想成弘際,令人發深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折衝:抵禦、擊退敵人。
- 忤:違逆,不順從。
- 權璫:權臣。
- 登庸:選拔任用。
- 臺綱:朝廷的綱紀。
- 清亢:清正高亢,指官員的清廉正直。
- 籌筴:籌劃策略。
- 銓府:負責選拔官員的機構。
- 藻鏡:比喻選拔官員的標準。
- 訌:爭吵,紛爭。
- 崩浪:比喻巨大的衝擊或危機。
- 懸車:指退休。
- 恃杖:依賴柺杖,比喻依賴他人。
- 成弘:指成化、弘治年間,明朝的兩個年號。
- 愴:悲傷。
翻譯
馬公如同河嶽所鍾,器量宏大,精神亦如王者。他在東西邊疆抵禦敵人,穩固如金湯。他堅持節操,違逆權臣,將生命寄託於邊疆的屏障。晚年再次被選拔任用,朝廷綱紀因此清正高亢。他在中樞籌劃策略,在銓府推行選拔標準。他以片言平息羣臣的紛爭,如一柱抵擋崩浪。八十歲退休,仍不依賴他人。追憶成化、弘治年間的往事,令人深感悲傷。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徐武寧王達的功績與品德。通過描繪他在邊疆的堅守、對權臣的違逆、晚年的再次被任用以及對朝廷綱紀的貢獻,展現了他的忠誠、智慧與堅韌。詩中「折衝東西垂,屹然金湯壯」等句,生動地表現了他的英勇與堅定。結尾的「緬想成弘際,令人發深愴」,則表達了對那個時代的懷念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