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平堤詣省作
辰出太平門,褰帷太平堤。
不知身上下,蒼山時高低。
右鑑渺平湖,左玦匯清溪。
殘綠稽芰荷,小白散鳧鷖。
是時秋始暮,風物繁以悽。
迤邐貫索垣,愀然念圜?。
冥冥天就寒,冉冉日沈西。
首領且不顧,焉問母與妻。
比屋苟可封,咎繇亦易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褰帷 (qiān wéi):揭起簾帷。
- 鑑 (jiàn):鏡子,比喻湖面。
- 玦 (jué):半環形有缺口的佩玉,比喻溪流的形狀。
- 稽 (jī):停留,此處指殘餘的芰荷。
- 鳧鷖 (fú yī):野鴨和鷗鳥。
- 貫索垣 (guàn suǒ yuán):星宿名,象徵監獄。
- 愀然 (qiǎo rán):憂愁的樣子。
- 圜? (huán yù):監獄。
- 冥冥 (míng míng):昏暗。
- 冉冉 (rǎn rǎn):漸漸地。
翻譯
早晨從太平門出發,揭起簾帷,我行走在太平堤上。不知身在何處,只覺得蒼山時高時低。右邊是如鏡的平湖,左邊是如玦的清溪。殘留的芰荷綠意盎然,野鴨和鷗鳥在水中悠遊。此時秋意已深,風景雖美卻帶着淒涼。沿着堤岸,我看到了象徵監獄的貫索垣,心中不禁憂愁起來。天空漸漸昏暗,寒意襲來,太陽也漸漸西沉。我連自己的頭顱都顧不上,又怎能顧及母親和妻子呢?如果每家都能得到封賞,那麼即使是咎繇這樣的賢人,也容易治理好國家。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清晨從太平門出發,行走在太平堤上的所見所感。詩中,「不知身上下,蒼山時高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陶醉,而「殘綠稽芰荷,小白散凨鷖」則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秋日湖畔的靜謐與生機。然而,隨着詩人的目光轉向「貫索垣」,憂愁之情油然而生,反映出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最後,詩人通過對「首領且不顧,焉問母與妻」的感慨,表達了對家國命運的深切關懷。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社會的深刻洞察和複雜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