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廣陵寄馬道長

仲默才華衆所憐,汝南風壤故多賢。 海陵邂逅見吾子,懷抱相逢如昔年。 詩名不在建安下,文體亙回嬴漢先。 別來江館幾相憶,雲樹清秋空暮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寄居。
  • 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
  • 仲默: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道。
  • 才華:天賦和才能。
  • 衆所憐:受到衆人的喜愛和讚賞。
  • 汝南:地名,今河南省汝南縣,古時常出賢人。
  • 風壤:風土,指地方的風俗習慣。
  • 多賢:出產許多賢人。
  • 海陵:地名,今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
  • 邂逅:偶然相遇。
  • 吾子:對對方的尊稱。
  • 懷抱:胸懷,心情。
  • 如昔年:像過去一樣。
  • 詩名:詩歌的聲譽。
  • 建安:東漢末年文學的一個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等人的文學成就爲代表。
  • 文體:文學的風格和體裁。
  • 亙回:連續不斷。
  • 嬴漢:指秦漢時期,這裏指歷史上的文學成就。
  • 江館:江邊的館舍,指詩人寄居的地方。
  • 雲樹:雲和樹,常用來形容遠景或思念之情。
  • 清秋:清爽的秋天。
  • 空暮天:空曠的傍晚天空。

翻譯

寄居在廣陵時,我寫信給馬道長。仲默的才華受到大家的喜愛,汝南那地方自古以來就多賢人。在海陵偶然遇到了你,我們相見如故,彷彿回到了過去的歲月。你的詩名不在建安文學之下,你的文學風格甚至超越了秦漢時期的成就。分別後,我在江邊的館舍裏時常想念你,看着雲和樹,感受着清爽的秋日傍晚,天空顯得格外空曠。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馬道長的深厚情誼和對其文學才華的讚賞。詩中,「仲默才華衆所憐」直接讚美了馬道長的才華,而「汝南風壤故多賢」則通過地域文化的讚美間接提升了馬道長的形象。後兩句通過回憶與馬道長的相遇,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最後兩句則通過描繪江邊秋景,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達能力。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