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瑙寺和徐少湖韻

歷覽憑高勝,羣囂靜晚坡。 雨藏山閣久,潮入海門多。 野色孤城合,林光獨鶴過。 湖山如可卜,岸幘聽漁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瑪瑙寺:寺廟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明代的一座寺廟。
  • 徐少湖: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代文人。
  • 歷覽:遍覽,逐一觀看。
  • 羣囂:指周圍的喧囂聲。
  • 山閣:山中的樓閣。
  • 海門:指江河入海的地方。
  • 孤城:孤立的城市或城堡。
  • 林光:林中的光影。
  • 獨鶴:單獨的鶴,常用來象徵高潔或孤獨。
  • 湖山:湖水和山巒。
  • :選擇,此處意爲選擇居住的地方。
  • 岸幘:幘(zé),古代的一種頭巾。岸幘,即整理頭巾,表示輕鬆自在的樣子。
  • 漁歌:漁民捕魚時唱的歌。

翻譯

登上高處,遍覽四周的美景,晚風中,周圍的喧囂聲漸漸平息。山閣在雨中隱匿已久,潮水涌入海門,水勢洶涌。野外的景色與孤立的城市融爲一體,林中的光影中,一隻孤獨的鶴飛過。如果可以選擇,我願意在這湖山之間,輕鬆地整理頭巾,聆聽漁民的歌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嚮往。詩中「雨藏山閣久,潮入海門多」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意象,增強了詩的藝術效果。末句「湖山如可卜,岸幘聽漁歌」更是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態度,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對簡樸生活的深切向往。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