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王
無憂王,昔作童子戲。摶沙奉世尊,遂登鐵輪位。以此夙因皮肉粗,宮中爲歡不成娛,三千嬌女並就屠。
拔將蔑戾車,生主阿鼻獄。鑊湯與火牀,碓剉諸業毒。
但入不得出,入者已非一。不獨禍平人行復,賺王入烹燒惡獄。
主剗平,生阿鼻。昔作無厭殺,今作無厭施。發取八萬四千佛舍利,立造八萬四千窣堵波。
一夜役鬼神,爲我分置娑婆。九十六千億黃金,不如當時一掬沙。
金器銀器及銅瓦,不如最後半訶摩。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一念迴向成阿羅。
福德可似人王多,倘不蚤悔將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憂王:指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他在佛教傳說中被稱爲無憂王。
- 摶沙:用手捏沙子。
- 世尊:佛教中對佛陀的尊稱。
- 鐵輪位:指王位。
- 夙因:前世的因緣。
- 皮肉粗:指身體粗糙,不細膩。
- 蔑戾車:佛教中的惡鬼。
- 阿鼻獄:佛教中的無間地獄,最深層的地獄。
- 鑊湯:煮沸的油鍋。
- 火牀:燃燒的牀。
- 碓剉:用杵臼搗碎。
- 業毒:因惡業而受的苦。
- 平人:普通人。
- 賺王:欺騙王。
- 主剗平:指阿育王后來皈依佛教,推行和平政策。
- 無厭殺:無休止的殺戮。
- 無厭施:無休止的施捨。
- 窣堵波:佛塔。
- 娑婆:指人間世界。
- 訶摩:一種藥物。
- 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佛教中的故事人物。
- 迴向:佛教中將功德轉給他人。
- 阿羅:阿羅漢,佛教中的聖者。
- 人王:指國王。
- 蚤悔:及早悔改。
翻譯
無憂王,昔日還是個小孩時,曾用手捏沙子供奉佛陀,因此得到鐵輪王位。由於這個前世的因緣,他的身體粗糙,宮中的歡樂也無法讓他感到滿足,三千美女都被他屠殺。
他將惡鬼拔出,讓他們在無間地獄中受苦,那裏有煮沸的油鍋和燃燒的牀,還有杵臼搗碎的酷刑。
一旦進入地獄就無法出來,進去的人已經不少。不僅普通人會受苦,連王也會被騙入地獄受苦。
後來,無憂王皈依佛教,推行和平政策,不再無休止地殺戮,而是無休止地施捨。他取出八萬四千佛舍利,建造了八萬四千座佛塔。
一夜之間,他驅使鬼神爲他工作,將佛塔分佈在人間世界。九十六千億黃金,也不如當時那一掬沙子。
金器、銀器和銅瓦,也不如最後的半訶摩藥物。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一念之間迴向功德,就能成爲阿羅漢。
福德可能不如國王多,如果不及時悔改,將會怎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無憂王的故事,展現了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和轉化的主題。無憂王從無厭殺到無厭施的轉變,體現了佛教中的慈悲與救贖。詩中通過對比無憂王前後的行爲,強調了悔改和行善的重要性。同時,詩中也描繪了佛教中的地獄景象,以此警示人們不要作惡。整體上,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富有教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