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王

無憂王,昔作童子戲。摶沙奉世尊,遂登鐵輪位。以此夙因皮肉粗,宮中爲歡不成娛,三千嬌女並就屠。 拔將蔑戾車,生主阿鼻獄。鑊湯與火牀,碓剉諸業毒。 但入不得出,入者已非一。不獨禍平人行復,賺王入烹燒惡獄。 主剗平,生阿鼻。昔作無厭殺,今作無厭施。發取八萬四千佛舍利,立造八萬四千窣堵波。 一夜役鬼神,爲我分置娑婆。九十六千億黃金,不如當時一掬沙。 金器銀器及銅瓦,不如最後半訶摩。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一念迴向成阿羅。 福德可似人王多,倘不蚤悔將奈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憂王:指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他在佛教傳說中被稱爲無憂王。
  • 摶沙:用手捏沙子。
  • 世尊:佛教中對佛陀的尊稱。
  • 鐵輪位:指王位。
  • 夙因:前世的因緣。
  • 皮肉粗:指身體粗糙,不細膩。
  • 蔑戾車:佛教中的惡鬼。
  • 阿鼻獄:佛教中的無間地獄,最深層的地獄。
  • 鑊湯:煮沸的油鍋。
  • 火牀:燃燒的牀。
  • 碓剉:用杵臼搗碎。
  • 業毒:因惡業而受的苦。
  • 平人:普通人。
  • 賺王:欺騙王。
  • 主剗平:指阿育王后來皈依佛教,推行和平政策。
  • 無厭殺:無休止的殺戮。
  • 無厭施:無休止的施捨。
  • 窣堵波:佛塔。
  • 娑婆:指人間世界。
  • 訶摩:一種藥物。
  • 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佛教中的故事人物。
  • 迴向:佛教中將功德轉給他人。
  • 阿羅:阿羅漢,佛教中的聖者。
  • 人王:指國王。
  • 蚤悔:及早悔改。

翻譯

無憂王,昔日還是個小孩時,曾用手捏沙子供奉佛陀,因此得到鐵輪王位。由於這個前世的因緣,他的身體粗糙,宮中的歡樂也無法讓他感到滿足,三千美女都被他屠殺。

他將惡鬼拔出,讓他們在無間地獄中受苦,那裏有煮沸的油鍋和燃燒的牀,還有杵臼搗碎的酷刑。

一旦進入地獄就無法出來,進去的人已經不少。不僅普通人會受苦,連王也會被騙入地獄受苦。

後來,無憂王皈依佛教,推行和平政策,不再無休止地殺戮,而是無休止地施捨。他取出八萬四千佛舍利,建造了八萬四千座佛塔。

一夜之間,他驅使鬼神爲他工作,將佛塔分佈在人間世界。九十六千億黃金,也不如當時那一掬沙子。

金器、銀器和銅瓦,也不如最後的半訶摩藥物。勒果摩登伽鴦崛摩,一念之間迴向功德,就能成爲阿羅漢。

福德可能不如國王多,如果不及時悔改,將會怎樣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無憂王的故事,展現了佛教中的因果報應和轉化的主題。無憂王從無厭殺到無厭施的轉變,體現了佛教中的慈悲與救贖。詩中通過對比無憂王前後的行爲,強調了悔改和行善的重要性。同時,詩中也描繪了佛教中的地獄景象,以此警示人們不要作惡。整體上,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富有教化意義。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