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陸丈人
逢君衢路間,憔悴車馬姿。
斗酒相慰勞,拂拭故冠衣。
長跪問舊鄉,掩涕不自支。
催徵多異政,廬井無新炊。
昔爲州郡佐,投劾強言歸。
今者一老翁,縣官更相欺。
弱息苦不任,白首願多違。
誰雲田家樂,翻令仕路嗤。
彭澤者何人,當其歸去時。
種秫以卒歲,高枕詠皇羲。
我欲營菟裘,太息不成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衢路(qú lù):大路,四通八達的道路。
-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冠衣:指衣服和帽子。
- 長跪:古代的一種跪姿,雙膝着地,上身挺直。
- 掩涕:掩面哭泣。
- 投劾(tóu hé):指辭官。
- 弱息:指子女。
- 田家樂:指田園生活的樂趣。
- 彭澤:指陶淵明,因其曾任彭澤令。
- 種秫(zhǒng shú):種植高粱,這裏指陶淵明歸隱後種植糧食以自給。
- 菟裘(tú qiú):古代指隱居的地方。
翻譯
在繁忙的大街上偶遇你,你的車馬顯得疲憊不堪。我們舉杯相互慰勞,我幫你整理舊時的衣帽。我長跪着詢問你的故鄉,你掩面哭泣,情緒難以自控。你說家鄉的徵稅政策多變,田間沒有新的炊煙。你曾是一州之佐,因不滿而辭官歸隱。如今你已是一老翁,縣官們仍舊相互欺騙。你的子女難以承擔重任,你白髮蒼蒼,願望多未實現。誰說田園生活快樂,反而讓仕途之人嘲笑。陶淵明是何人,當他歸隱時。他種植高粱以度日,高枕無憂地吟詠古詩。我也想尋找一個隱居之地,卻只能嘆息無法言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街頭偶遇一位昔日同僚的情景,通過對話展現了這位同僚的悲慘遭遇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詩中,「憔悴車馬姿」一句,即刻勾勒出同僚的落魄形象,而「掩涕不自支」則深刻表達了其內心的苦楚。詩人通過對同僚的詢問,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結尾處提到陶淵明,意在表達自己也有歸隱之志,但現實的壓力和無奈使他只能嘆息。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個人遭遇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普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