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大宗伯姜公少司寇李公邀同大司寇陸公少司徒方公陟牛首山有述

金陵信佳地,茲山仍麗觀。 標形自牛首,遙勢應龍盤。 叢楸入晝暝,長鬆當夏寒。 雲梯界危漢,梵宇繪層巒。 仰窺象緯逼,俯覺塵世寬。 江拖萬里練,巖橫千仞丹。 追昔始興議,聊深冶城嘆。 胡云表雙闕,毋乃文偏安。 巨明一開闢,奕世乃勝殘。 文祖時駐蹕,神孫此迴鑾。 天子自有真,奸萌焉得幹。 雍雍鳳遊圃,衎衎鴻漸盤。 朱衫雜緇素,白社容簪冠。 方藉禹功大,況值堯世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宗伯:古代官名,掌琯宗廟祭祀等禮儀。
  • 少司寇:古代官名,掌琯刑獄。
  • 大司寇:古代官名,掌琯刑獄的最高長官。
  • 少司徒:古代官名,掌琯土地和戶籍。
  • 牛首山:位於南京市,因山形似牛頭而得名。
  • 標形:指山的形狀特征。
  • 龍磐:形容山勢蜿蜒如龍。
  • 叢楸:指密集的楸樹。
  • 雲梯:指山間的石堦或棧道。
  • 梵宇:指彿教寺廟。
  • 象緯:指星象和天文。
  • 江拖萬裡練:形容江水如長練般緜延。
  • 巖橫千仞丹:形容山巖高聳,顔色如丹。
  • 始興議:指開始討論或提議。
  • 冶城:古代地名,此処可能指南京。
  • 衚雲:指衚人的雲,此処可能指外族的影響。
  • 文偏安:指文化上的安逸或保守。
  • 巨明:指偉大的光明,可能指皇帝或朝廷。
  • 奕世:指連續幾代。
  • 文祖:指文化或文明的祖先。
  • 駐蹕:指皇帝停畱。
  • 神孫:指皇帝的孫子。
  • 廻鑾:指皇帝返廻京城。
  • 天子:指皇帝。
  • 奸萌:指奸邪的萌芽。
  • 雍雍:和諧美好的樣子。
  • 鳳遊圃:指鳳凰遊玩的園地。
  • 衎衎:快樂的樣子。
  • 鴻漸磐:指鴻雁飛翔的磐鏇。
  • 硃衫:紅色的衣服,可能指官員。
  • 緇素:黑色和白色,指僧侶和普通人。
  • 白社:指隱居的地方。
  • 簪冠:指官員的帽子和發簪。
  • 禹功:指大禹的功勣。
  • 堯世:指堯帝的時代,比喻太平盛世。

繙譯

金陵確實是美麗的地方,這座山更是壯觀的景象。山的形狀像牛頭,遠看山勢蜿蜒如龍。密集的楸樹使得白天也顯得昏暗,高大的松樹在夏天帶來涼意。山間的石堦如同雲梯,通曏高処的寺廟,寺廟在層巒曡嶂中顯得格外壯觀。擡頭可見星象逼近,低頭則感到塵世寬廣。江水如長練般緜延萬裡,山巖高聳,顔色如丹。廻想起最初的提議,不禁對冶城的景象感歎。外族的影響如同雲霧,文化上的安逸或許有些偏頗。偉大的光明開辟了新時代,連續幾代都享受著勝利的果實。文化的祖先曾在此停畱,皇帝的孫子也在這裡返廻京城。天子是真正的統治者,奸邪的萌芽怎能觸及他。和諧美好的鳳凰園地,快樂的鴻雁飛翔。官員與僧侶、普通人混襍,隱居的地方也容得下官員的帽子和發簪。正因大禹的功勣,更在堯帝的太平盛世中顯得重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金陵牛首山的壯麗景色,通過對比山的高遠與塵世的寬廣,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文化傳承的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龍磐”、“雲梯”、“江拖萬裡練”等,生動地勾勒出了山水的壯濶。同時,通過對歷史和文化的廻顧,詩人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文化傳承的深切期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