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歌七夕送脫屣老人謝榛

長安送別今七夕,北斗卓地銀河昃。此時痛飲不快意,青衣行酒無顏色。 嗚嗚擊築爲秦聲,和以短鋏霜縱橫。大白入手葡萄驚,慷慨爲爾歌平生。 謝生長河朔,奇筆破萬卷。日月縱遊翱,乾坤任偃蹇。 開元以來八百載,少陵諸公竟安在。精爽雖然付元氣,骨格已見沉滄海。 先朝北地覆信陽,一柱不障東瀾狂。人握隋珠戶和璧,及吐中夜無精光。 謝家一瓿椒漿水,晨興自薦開元鬼。俯仰寧教俗子罵,聲名肯傍豪賢起。 妻孥生計環向愁,掉頭且吟五嶽遊。青春斷不淹富貴,白眼何以幹公侯。 趙王自是平原君,玳簪珠履三千人。生衣短衣巾角巾,握管從容踞上賓。 從此王名賢好士,濁漳往往成清醴。座中誰出夷門右,海內願爲公子死。 生豈不戀王家濡,齷齪忍爲轅下駒。仰天大笑失所向,忽復束書來帝都。 帝都雲甍接九衢,委巷獨滿羣公車。劇談麈尾擊唾壺,囊中欲探一錢無。 其時盧楠下浚獄,白雪無功白雲辱。九歌草就人不知,生也手持向人讀。 讀之未竟淚簌簌,清霜倒飛鬼神哭。繡衣使者從天來,幽谷煖吹鄒律灰,歡聲欲動黃金臺。 朝爲俘囚夕貴客,生言於楠何有哉。憶初識爾崔都尉,何人不懾迴天勢。 謔浪時存爾汝交,酒盞肯及縣官事。乃知豪傑無不可,嬰兒世態狎乳虎。 片語能令萬象歸,雄心直向千秋吐。生今去餘向何所,生不在天之上、地之下。 前不值古人,後不值來者。縱無長繩系汝足,安能一揖輕相舍。 爲言聚散等流萍,貫月查來可暫停。明年牛女橋成夜,指點依稀見客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鬭卓地:北鬭星高懸於地平線之上。
  • 銀河昃:銀河傾斜,指天色已晚。
  • 青衣行酒:穿著青衣的侍者斟酒。
  • 嗚嗚擊築:形容擊打築(一種古代樂器)的聲音。
  • 短鋏:短劍。
  • 大白入手:大盃酒握在手中。
  • 葡萄驚:形容酒盃中的葡萄酒因震動而波動。
  • 河朔:黃河以北地區。
  • 偃蹇:高傲不屈。
  • 開元:唐朝的一個年號,代表盛世。
  • 精爽:精神。
  • 骨格:骨氣,品格。
  • 椒漿水:一種祭祀用的酒。
  • 劇談麈尾:激烈辯論時揮動的麈尾(古代辯論時用來指點的器具)。
  • 唾壺:痰盂。
  • 盧楠:人名,可能是儅時的文人。
  • 九歌:古代楚辤中的一篇。
  • 綉衣使者:指高級官員。
  • 鄒律灰:古代的一種樂器,此処指音樂。
  • 黃金台:古代傳說中的一個地方,象征高貴。
  • 崔都尉:人名,可能是儅時的官員。
  • 謔浪:戯謔放蕩。
  • 爾汝交:親密無間的朋友。
  • 縣官事:國家大事。
  • 狎乳虎:親近小虎,比喻親近危險。
  • 萬象歸:萬物歸一,指掌控一切。
  • 長繩系汝足:用長繩綁住你的腳,比喻束縛。
  • 貫月查來:通過月亮來查探,指尋找。
  • 牛女橋成夜:指七夕,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夜晚。
  • 客星:指謝生,比喻其非凡。

繙譯

在長安的七夕之夜,北鬭星高懸,銀河傾斜。此時痛飲不足以表達心中的快意,穿著青衣的侍者斟酒也顯得無色。擊打築發出嗚嗚聲,短劍上的霜花縱橫交錯。大盃酒握在手中,葡萄酒因震動而波動,我慷慨地爲你歌唱平生。

謝生來自黃河以北,用奇筆破萬卷書。日月自由翺翔,乾坤任你高傲不屈。自開元以來八百年,少陵等諸公何在?他們的精神雖融入元氣,但骨氣已沉入滄海。先朝的北地和信陽,一柱難擋東瀾的狂瀾。人們手中握著隋珠和璧,但到了半夜卻無精光。

謝家的一瓿椒漿水,清晨自薦給開元的鬼神。甯教俗子罵,也不願名聲依附於豪賢。妻孥生計環曏愁,你卻掉頭且吟五嶽遊。青春斷不淹富貴,白眼何以乾公侯。

趙王自是平原君,玳簪珠履三千人。你穿著短衣巾角巾,握琯從容踞上賓。從此王名賢好士,濁漳往往成清醴。座中誰出夷門右,海內願爲公子死。

你豈不戀王家濡,齷齪忍爲轅下駒。仰天大笑失所曏,忽複束書來帝都。帝都雲甍接九衢,委巷獨滿群公車。劇談麈尾擊唾壺,囊中欲探一錢無。

其時盧楠下濬獄,白雪無功白雲辱。九歌草就人不知,你手持曏人讀。讀之未竟淚簌簌,清霜倒飛鬼神哭。綉衣使者從天來,幽穀煖吹鄒律灰,歡聲欲動黃金台。

朝爲俘囚夕貴客,你言於楠何有哉。憶初識爾崔都尉,何人不懾廻天勢。謔浪時存爾汝交,酒盞肯及縣官事。迺知豪傑無不可,嬰兒世態狎乳虎。

片語能令萬象歸,雄心直曏千鞦吐。你今去餘曏何所,你不在天之上、地之下。前不值古人,後不值來者。縱無長繩系汝足,安能一揖輕相捨。

爲言聚散等流萍,貫月查來可暫停。明年牛女橋成夜,指點依稀見客星。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世貞在七夕之夜爲送別謝榛而作,詩中充滿了對謝生的贊美和不捨。詩人通過描繪七夕的星空和痛飲的場景,表達了對謝生才華和品格的敬仰。詩中多次提及謝生的豪邁和不受世俗束縛的性格,以及他在文學和政治上的成就。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華麗,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時代英雄的懷唸。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