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遊陽羨過華明伯餞我惠山因憩俞氏園一首

日餘淹薖軸,託志在延搜。 遵途告密戚,餞我以行遊。 選勝豈必遐,貴在獲所求。 青松夾長阪,菉竹被文流。 探蠡酌清泠,沈慅灑然瘳。 層霞緩川暝,歸日使徑幽。 流憩仲蔚居,時興浚衝愁。 昔攬並大藩,今守各一丘。 寄言天路者,寥廓多沈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淹薖軸(yān kē zhóu):指長期停留不動。
  • 延搜:指廣泛搜尋,此指尋求知識或美景。
  • 遵途:沿着道路。
  • 密戚:親密的朋友。
  • 選勝:選擇美景。
  • 菉竹(lù zhú):一種竹子。
  • 探蠡(tàn lǐ):探取瓢中的水,比喻取飲清泉。
  • 清泠(qīng líng):清澈涼爽。
  • 沈慅(chén sāo):深沉的憂愁。
  • (chōu):病癒。
  • 層霞:層層雲霞。
  • 川暝(chuān míng):河流的黃昏。
  • 仲蔚居:指隱居之地。
  • 浚衝愁:深沉的憂愁。
  • 大藩:大的藩鎮,指重要的職位。
  • 一丘:小山丘,比喻小地方或小職位。
  • 天路:指仕途。
  • 寥廓(liáo kuò):空曠深遠。
  • 沈浮:沉沒與浮起,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

翻譯

我長時間停留不動,志在廣泛尋求知識和美景。沿着道路前行,親密的朋友在惠山爲我送行。選擇美景不必遠行,重要的是找到心中所求。青松夾道,長阪上菉竹覆蓋,文流中探取清泉飲用,深沉的憂愁頓時消散。層層的雲霞在河流的黃昏中緩緩流動,歸途中的日光使小徑顯得幽靜。在隱居之地流連休息,時常興起深沉的憂愁。過去曾掌握重要職位,現在各自守着一個小地方。告訴那些在仕途上奔波的人,空曠深遠的天路多有起伏不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仕途起伏的感慨。詩中,「淹薖軸」與「延搜」形成對比,展現了詩人對知識與美景的渴望。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如「青松」、「菉竹」、「清泠」,詩人傳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欣賞和對紛擾世界的超脫。結尾的「天路者,寥廓多沈浮」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人生起伏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其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事變遷的淡然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