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使君有惠政於吾州別十有六年矣今以請碑文見過爲賦三章志別君宦薄然五世同居近有義門之旌故末章及之
伊昔求羊徑,曾爲半刺除。
只今羅雀巷,重枉故人車。
舌在牙從少,官貧氣自舒。
旗亭父老在,杯酒莫教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使君:對蕭姓使君(古代官職名)的尊稱。
- 惠政:有益於民的政治措施。
- 吾州:我的家鄉。
- 別十有六年:分別已有十六年。
- 請碑文:請求撰寫碑文。
- 見過:來訪。
- 宦薄:官職低微。
- 五世同居:五代人共同居住。
- 義門之旌:表彰義門(有德行的家族)的旗幟。
- 求羊徑:尋找羊腸小道,比喻尋求隱祕或艱難的道路。
- 半刺:半途而廢。
- 羅雀巷:形容人跡罕至的巷子。
- 枉故人車:使故人的車子白跑一趟,指故人來訪卻未能相見。
- 舌在牙從少:比喻說話少,行動多。
- 官貧氣自舒:雖然官職低微,但心境自在。
- 旗亭父老:指在旗亭(古代的酒樓)中的老人們。
- 杯酒莫教虛:不要讓酒杯空着,意指要盡情飲酒。
翻譯
蕭使君曾在我家鄉施行過有益於民的政治,如今我們分別已有十六年。他此次來訪,是爲了請求我爲他撰寫碑文。我爲他賦詩三章以志別。雖然他的官職不高,但他家族五代同堂,最近還得到了表彰義門的榮譽,所以在最後一章中我提到了這一點。
曾經我們一起尋找隱祕的小路,那時他還是個半途而廢的官員。如今在這人跡罕至的巷子裏,他的來訪讓我感到意外。雖然他話語不多,但他的行動卻很多,儘管官職貧寒,他的心境卻很自在。在旗亭中,那些老人們還在,我們不要讓酒杯空着,盡情享受這難得的相聚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蕭使君的敬重和友情,以及對往昔時光的懷念。詩中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展現了蕭使君的變遷和不變的品質。詩人讚美了蕭使君的家族榮譽和他的淡泊名利,同時也表達了對再次相聚的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人生閱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