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惠庵十景詩爲鄧元宇將軍賦蓮峯映水

季子坡翁懷古間,鬆楸石竇水潺湲。 源源本本鍾情處,家在泉南第幾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嬴惠庵: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十景詩:指描述某一地方十種景色的詩。
  • 鄧元宇:人名,可能是詩中提到的將軍。
  • 蓮峯映水:景色名,指蓮花峯倒映在水中的美景。
  • 季子坡翁:可能指詩人自己或他人,具體身份不詳。
  • 鬆楸:松樹和楸樹,常用來象徵長壽和堅貞。
  • 石竇:石洞。
  • 水潺湲:水流聲,形容水聲輕柔悅耳。
  • 源源本本:形容事物連續不斷,本源深遠。
  • 鍾情:深情地喜愛。
  • 泉南: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第幾山:詢問山的位置或序號。

翻譯

在嬴惠庵,我爲鄧元宇將軍賦詩,描繪蓮峯映水的十景。 季子坡的老人懷念古時的情懷,松樹和楸樹間,石洞中的水聲潺潺。 這源源不斷、本源深遠的地方,是我深情喜愛之處, 我的家,在泉南的哪一座山中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嬴惠庵的自然景色,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切喜愛和對家鄉的思念。詩中「鬆楸石竇水潺湲」一句,以松樹、楸樹和石洞中的流水聲爲背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古樸的氛圍。結尾的「家在泉南第幾山」則巧妙地以問句形式,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尋根的情感。整體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家鄉的深厚情感。

王弘誨

明廣東瓊州定安人,字少傳,號忠銘。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初釋褐,值海瑞廷杖下詔獄,力調護之。張居正當國,作《火樹篇》、《春雪歌》以諷。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