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日爲庚辰歲曇陽仙師化辰敬成長歌一章志感
萬曆之歲庚在辰,我師拍手謝世塵。
西竺西池總西蜀,陽月陽日歸陽神。
晴霞兩片襯腮玉,夕宿數點搏眉顰。
凝然金剛不壞身,獨立寶座凌秋旻。
是時弟子皆伏泣,手劍忽挺光鱗鱗。
老生捨身侍香火,自甘佛奴或道民。
談無說有世不一,學士見挽傳師真。
少將靈蹟託彤史,敢以卮言誇素臣。
下士聞道只大笑,何意衆口成狺狺。
吾師可虞日月毀,大教豈逐雲雷屯。
所憐內境有羅剎,不妨外土來波旬。
銀環再貺許消息,金篦未引猶沈淪。
朝披夕誦了何益,如博日勝還日貧。
回頭轉盻已陳跡,中天圓月十二新。
瓣香一縷斷復續,風伯爲我傳峨岷。
玉京斟酌沆瀣酒,濁世消渴支離人。
雲君倘爲下閶闔,霞䍐倏見扶飆輪。
老生行腳粗已備,芒鞋布衲青綸巾。
不辭躡景渡彼岸,眼底一衆俱迷津。
更祈仙伴有鄒子,大吹黍律回陽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重九日:即農曆九月初九,又稱重陽節。
- 曇陽仙師:指王世貞所尊崇的道教仙師。
- 化辰:指仙師去世的日子。
- 拍手謝世塵:形容仙師超脫塵世,輕鬆自在地離開。
- 西竺西池:指佛教中的西方極樂世界。
- 陽月陽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陽數重疊。
- 歸陽神:指仙師靈魂歸於天界。
- 腮玉:形容面頰如玉。
- 搏眉顰:形容眉頭緊鎖,憂慮之態。
- 秋旻:秋天的天空。
- 光鱗鱗:形容劍光閃爍。
- 佛奴:指虔誠的佛教徒。
- 道民:指道教信徒。
- 卮言:隨意之言。
- 素臣:指忠誠的臣子。
- 狺狺:形容犬吠聲,此處指非議之聲。
- 雲雷屯:比喻困難和挑戰。
- 羅剎:佛教中的惡鬼。
- 波旬:佛教中的魔王。
- 銀環再貺:指仙師再次賜予的信物。
- 金篦:佛教中的法器,用以開悟。
- 沈淪:沉沒,指未能開悟。
- 風伯:風神。
- 沆瀣酒:仙酒。
- 支離人:形容身體殘缺不全的人。
- 閶闔:天門。
- 霞䍐:彩霞。
- 飆輪:疾風之輪。
- 行腳:指僧人云遊四方。
- 迷津:迷失方向。
- 黍律:古代的一種樂器。
- 陽春:溫暖的春天。
翻譯
在萬曆年間的庚辰歲,我的仙師輕鬆地離開了塵世。他彷彿去了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又像是在陽數重疊的日子裏,靈魂歸於天界。他的面頰如玉,腮邊映着晴霞,眉頭緊鎖,似乎在憂慮。他凝結成了金剛不壞之身,獨立於秋天的天空之下。那時,所有的弟子都伏地哭泣,而他手中的劍光閃爍,彷彿要挺身而出。我自願捨棄一切,投身於侍奉香火,甘願成爲佛的奴僕或道教的信徒。世間對真理的理解各不相同,學者們請求我傳授仙師的真諦。我雖不敢自誇,但也不願只是隨意說說。那些不瞭解的人只會大笑,不知爲何衆口鑠金。我擔心仙師的名聲受損,也擔心他的教誨會遇到困難。我憐憫內心的惡鬼,也不懼外來的魔王。仙師再次賜予我信物,承諾會有消息,但我仍未開悟,如同沉淪。我朝夕誦讀,卻感覺無益,如同賭博,越是努力越是貧窮。回首往事,一切已成陳跡,而今已是第十二個新月。我點燃香火,風神爲我傳送到峨眉山。我在玉京品嚐仙酒,解渴於這濁世之中。雲君若爲我打開天門,彩霞將瞬間扶我乘風而行。我已準備好雲遊四方,穿着芒鞋,戴着布衲青綸巾。我不辭勞苦,願渡過彼岸,看着衆人迷失方向。更希望仙伴中有鄒子,能吹奏黍律,喚回溫暖的春天。
賞析
這首作品是王世貞在重陽節紀念其仙師曇陽仙師去世的日子所作,表達了對仙師的深切懷念和對道教信仰的堅定。詩中運用了豐富的道教和佛教意象,如「西竺西池」、「陽月陽日」、「金剛不壞身」等,展現了仙師的超凡脫俗和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同時,詩人也表達了自己對仙師教誨的珍視和對開悟的渴望,以及對世間非議的不屑。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高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道教信仰的虔誠和對仙師的無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