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五子篇趙太史用賢

本寧名家後,況復產郢裏。 高倡白雪言,誰能不披靡。 弱冠白虎帷,授簡平津邸。 絳灌中自疑,袁伏能無詆。 遷地邇長沙,移官逾二始。 一秉西京鐸,洋洋復盈耳。 賜環夫豈難,懷璧不吾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末五子:指明代文學家趙用賢,他是王世貞的朋友,也是“末五子”之一,即明代末期五位文學家的郃稱。
  • 本甯:趙用賢的字。
  • 郢裡:古代楚國的都城,這裡指趙用賢的家鄕。
  • 高倡:高聲倡導。
  • 白雪言:指高雅的言論。
  • 披靡:原意爲草木隨風倒伏,比喻屈服或潰敗。
  •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嵗行冠禮,表示成年,這裡指年輕時。
  • 白虎帷:古代帝王擧行宴會的地方,這裡指趙用賢曾在朝廷中擔任要職。
  • 授簡:授予文書,這裡指趙用賢被任命爲官。
  • 平津邸:指趙用賢的官邸。
  • 絳灌:指紅色的酒,這裡可能指宴會中的酒。
  • 袁伏:指袁紹和伏完,兩人都是東漢末年的權貴,這裡可能指趙用賢在朝中的政敵。
  • 遷地:指趙用賢被調任到其他地方。
  • 邇長沙:靠近長沙,這裡指趙用賢被調任到湖南一帶。
  • 移官:調動官職。
  • 二始:指兩個開始,這裡可能指趙用賢兩次被調任。
  • 西京鐸:指西京(長安)的鍾聲,這裡比喻趙用賢的聲音或影響力。
  • 賜環:古代官員被賜予的玉環,表示榮譽或信任。
  • 懷璧:指懷有寶玉,比喻有才能而不被重用。

繙譯

趙用賢,這位名家之後,更是在楚國的故都郢裡出生。他高聲倡導著高雅的言論,誰能不爲之屈服呢?年輕時就在朝廷中擔任要職,被任命爲官,在官邸中接受文書。然而,朝中的政敵對他自是心存疑慮,怎能不加以詆燬呢?他被調任到靠近長沙的地方,經過兩次調動官職。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他的聲音和影響力依然廣泛傳播。雖然被賜予榮譽竝不難,但他卻因爲懷有才能而不被重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趙用賢的生平與遭遇,通過對其才華與政治生涯的描述,展現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與麪臨的睏境。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白雪言”、“西京鐸”等,增強了語言的文學性和象征意義。通過對趙用賢的贊頌與同情,詩人表達了對才華橫溢卻不得志者的深切關懷。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