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徐汝思
張祖在河梁,悢悢不忍辭。
戢身就一葦,翩翩焉所歸。
河水日夜生,原樹爲之低。
烏啼正騷屑,陽雁感仳離。
曾是肥遁佔,改繇就明夷。
白日吐雷霆,青陽霜憯悽。
懸山呼庚癸,誰問渴與飢。
時難人心出,介者終不移。
良雨固均沾,枯槁被殊私。
合併將何日,冥報其庶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悢悢(liàng liàng):悲傷的樣子。
- 戢身(jí shēn):收斂身體,比喻隱退或謙遜。
- 一葦:比喻小船。
- 翩翩:形容動作輕快。
- 騷屑(sāo xiè):形容聲音淒涼。
- 仳離(pǐ lí):分離,離別。
- 肥遁(féi dùn):隱退,逃避。
- 明夷:《易經》中的卦名,象徵着光明被遮蔽,困難重重。
- 憯悽(cǎn qī):悲傷淒涼。
- 懸山:比喻高遠不可及。
- 庚癸:古代用來紀年的天干,這裏指時間。
- 介者:堅定不移的人。
- 冥報:死後報答。
翻譯
在河梁上與徐汝思告別,心中充滿了悲傷,不忍離去。我收斂自己的身體,乘上一葉小舟,輕快地不知將去往何方。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動,原野上的樹木也因此低垂。烏鴉的啼叫聲淒涼,陽雁因離別而感到悲傷。我曾試圖隱退,但現在不得不改變計劃,面對重重困難。白日裏雷聲隆隆,春天的陽光也帶着淒涼的霜意。我像懸在山巔,呼喚着時間的流逝,卻無人問津我的飢渴。時代的艱難顯露出人心,但堅定的人始終不會動搖。好的雨水本應均勻地滋潤大地,但枯槁的植物卻得到了特別的恩惠。不知何時能再次相聚,或許只能在死後報答這份情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的深情與時代的艱難,通過自然景象的淒涼與人物內心的堅定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不捨和對時局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象徵和比喻,如「一葦」比喻小舟,「明夷」象徵困難,增強了詩歌的意象和深度。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展現了王世貞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情感表達能力。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貞的其他作品
- 《 步出夏門行四首 其一 觀滄海 》 —— [ 明 ] 王世貞
- 《 擬古七十首李都尉陵從軍 》 —— [ 明 ] 王世貞
- 《 送陳生授經術吳中 》 —— [ 明 ] 王世貞
- 《 風阻瓜步辱李季宣先輩破浪過訪與飲過揚州始別 》 —— [ 明 ] 王世貞
- 《 二子詩多感邊事再疊一首 》 —— [ 明 ] 王世貞
- 《 覽古感時偶成十古律 》 —— [ 明 ] 王世貞
- 《 王丈太僕得餘前寄詩輒步五章見報敬迭奉謝並懷賢從故侍御其一 》 —— [ 明 ] 王世貞
- 《 卮語二首 》 —— [ 明 ] 王世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