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段雲

· 李珣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巫山一段雲

譯文

神女寺依舊傍着青山,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着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嵐環繞着昔日梳妝的樓臺,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 巫山從早到晚雨迷雲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注釋

巫山一段雲: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後用爲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古廟:指巫山腳下供奉神女的祠廟。 青嶂(zhàng):即十二峯。嶂:形勢高險象屏障的山峯。 行宮: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此處指楚細腰宮遺址。 枕(zhěn)碧流:意爲行宮臨水而建。 妝樓(zhuānglóu):寢樓,指細腰宮中宮妃所居。 雲雨:指宋玉《高唐賦序》楚懷王夢中幽會巫山神女之事。 煙花:泛指自然界豔麗的景物。 啼猿(tíyuán):巫峽多猿,猿聲淒厲如啼。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是五代詞人李珣所寫的一首詠史詞。該詞通過描寫古廟青嶂,行宮妝樓等景色,流露出詞人對自然永恆而人世無常的感慨。

賞析

上片寫望中所見。“古廟”二句,寫古廟和行宮所處環境。“依”、“枕”都是擬人化的寫法,不僅寫位置形勢,也富於感情色彩,有依戀不捨之情,感慨神女仍在,楚王已逝。並使整個畫面富於靈感,處於動態之中。“水聲山色鎖妝樓”句中所寫“妝樓”,用一“鎖”字,烘托出一種幽深孤寂的氣氛。這裏以樂景寫哀情,青山綠水,景色秀美,若有人常伴是一美事,然獨處山水,無人作陪,自然引發愁思。由此也引發詞人的遐想:“往事思悠悠”。 下片寫舟中所感。開言緊承“往事思悠悠”寫到“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雲雨”、“煙花”既以自然之景喻歲月無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雲雨之夢,煙花之景與時俱逝。語意雙關,愁思縈繞。詞人聯想,無論是神女還是宮妃,朝去暮來,春秋交替,總會引起孤寂難耐之感。結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詞人抒寫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結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悽迷,情思低迴留連。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將弔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鬱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惻的“兒女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嶂(zhàng):形容山巒青蔥如屏障。嶂,像屏障一樣的山峯。
  • 行宮:帝王出行時居住的宮殿,這裏指楚王曾居處的離宮。
  • :此處有「臨靠」之意。
  • :關閉、環繞的意思。
  • 雲雨朝還暮:化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夢巫山神女的典故,神女自雲「旦爲朝雲,暮爲行雨」。
  • 煙花:春天繁茂的花草樹木。

翻譯

古老的廟宇依偎着青蔥的山巒,昔日的行宮臨靠着清澈的江水。潺潺的流水和秀麗的山色環繞着曾經的妝樓,讓人不禁陷入對悠悠往事的沉思之中。那巫山的雲霧朝聚暮散,春天的繁花和秋天的草木年復一年交替變換。啊,猿猴何必靠近孤獨行駛的小船啼叫呢?本來遠行的遊子就已經滿心憂愁了。

賞析

這首詞以景起興,開篇描繪出古廟依存於青山、行宮枕靠於碧流的清幽畫面,奠定了靜謐又略帶哀愁的基調。「水聲山色鎖妝樓」,將無情的山水賦予了情感,它們似鎖住了曾經的繁華與故事,引出下文對過往的追思。詞中巧妙運用「雲雨朝還暮,煙花春復秋」,既點明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又暗示歲月中曾經的繁華如夢已遠去。結尾「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借啼猿增添孤獨愁緒,將行客內心本就難以排遣的羈旅之愁進一步深化。全詞意境開闊深遠,情景交融,在對山川古蹟的描寫之中,蘊含着深沉的歷史滄桑感與個人的悵惘情思 。

李珣

李珣,晚唐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爲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李珣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爲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 ► 55篇诗文

李珣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