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箏

延頸全同鶴,柔腸素怯猿。 湘波無限淚,蜀魄有餘冤。 輕幰長無道,哀箏不出門。 何由問香炷,翠幕自黃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延頸:伸長脖子。
  • 柔腸:柔軟的心腸,多指女性的婉轉情思。
  • 蜀魄:指杜鵑鳥,相傳爲古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其鳴聲悲切。
  • 輕幰(xiǎn):輕便的車簾。
  • 香炷:點燃的香。

翻譯

她伸長的脖子如同白鶴一般,內心柔軟而多情,常感怯懦如猿。 湘江的水波中蘊含着無限的淚水,蜀地的杜鵑鳥鳴聲中帶着餘冤。 輕便的車簾總是遮掩着道路,哀怨的箏聲不願出門。 如何能詢問那燃燒的香炷,翠綠的帷幕從黃昏開始就自閉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深沉的哀愁和無奈。詩中,「延頸全同鶴」與「柔腸素怯猿」形成對比,既展現了女子的優雅姿態,又揭示了她內心的脆弱和多情。後兩句通過「湘波無限淚」和「蜀魄有餘冤」進一步以湘江和蜀地的典故來象徵深重的哀愁和冤屈。最後兩句則通過「輕幰長無道」和「翠幕自黃昏」表達了女子被隔離於世,無法排遣的孤獨和哀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充分展現了李商隱詩歌的婉約風格。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