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高閣上的遊客們已經競相離去;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紛紛亂飛。
花影參差迷離接連着彎彎小徑;遠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陽的餘暉。
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落紅掃去;望眼欲穿盼來春天卻匆匆迴歸。
愛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春盡花謝所得的只是落淚沾衣。
注釋
客竟去:客人竟然都離去了。
參差:錯落不齐的樣子。曲陌:曲折的小徑。
迢遞(tiáodì):高遠貌。此處指落花飛舞之高遠者。
仍欲歸:仍然希望其能歸還枝頭。
芳心:這裏既指花的精神靈魂,又指憐愛花的人的心境。
沾衣:這裏既指落花依依沾在人的衣服之上,又指憐愛花的人傷心而拋灑的淚滴。
序
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首聯寫落花與人的心情,含蓄蘊籍耐人尋味。頷聯從不同角度描寫落花「亂飛」的具體情狀。頸聯直接抒發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聯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落得飄零沾衣的結局。表達了素懷壯志,不見用於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癡,委婉動人。
賞析
首聯上句寫的是客去樓空,下旬寫小園花飛。詩人成功地發揮了聯想的技巧,運用「客競去」寫留人不住,用「花亂飛」寫留春不住的藝術手法,從「競」和「亂」中讓人品味出怨有情之人卻無情,惱無情之花卻有情的感覺。詩裏行間表達出主人在客去樓空之後對春去花落的一種悵然之感,從而使花、情、意融爲一體,達到了以情致動人的目的。
頷聯寫離去之人由園內到園外遠去的步履。上句從地理「參差」遘路崎嶇不平,到「曲陌」蜿蜒曲折,一「連」字,寫盡道路難行。下旬從時間著眼,「迢遞」爲遙遠之處,送斜暉寫主人長時間佇立在樓上,獃獃地矚目遠方,仿佛在送別夕陽落山,實際上是在目送不斷遠去的客人。第三聯寫落花飄零,使視綫由園外轉入園內,由上而下。
頸聯寫主人的感受,看到地上的落花越來越多,主人愁腸寸斷,不忍歸去,這是一種惜春的心理。下旬寫眼前的事實,枝頭的殘花也越來越少,眞是東風無情,春色難駐。不難看出,詩中透出詩人那種惜春卻無奈憂傷之感。
尾聯語義雙關顯示出高明的技巧,使人、花相結合。這裏詩人感慨萬分,一是嘆花:多情的花朵用自己的美艷點綴春色,最終得到的卻是凋落飄零沾人衣裙的結局;二是嘆己:我雖有憐惜芳菲之心,然而無計留春,最終衹能落得个愴然涕下,淚沾衣襟的結果。
全詩純用白描,而落花與惜花者之神情全出,在淡淡的背景下,稀疏的筆意中,表達了詩人細致微妙的情思,把箇落花季節寫得愁腸寸斷。不難看出,它已不是見花落淚、春歸傷情的一般傷情詩了,而是比平常的傷春詩有更多的意蘊,更豐富的內涵。詩藉對落花命運的憐惜,表現了詩人對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殘的深深惋惜;詩人的一腔幽怨、縷縷情思在對落花深情的憐惜中含蓄婉轉地透出,可謂情深韻美。詩的首尾兩聯,更是旣得落花神韻,又意在言外地傳達出詩人的情思。
詩歌是回顧漫長的文化積澱過程,首先從花開到花落,這自然界的演變過程。詩歌同人世的滄桑變換,榮枯無常,生涯浮沉的規律相契合。這從而成爲生命盛衰的象徵,富於哲理意味。其次花性柔弱,花開有時。自然是人類永遠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詩人通過對花落表達出詩人身世坎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蓡差:讀音爲 cēn cī,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
繙譯
高樓上的客人最終都離去了,小園裡的花兒紛紛亂亂地飛舞。長短不齊地連著曲折的小路,遠遠地傳遞著夕陽的餘暉。肝腸寸斷也不忍心去清掃那些落花,望眼欲穿還是期望著它們能歸來。花兒的芳心隨著春天的消逝而衰竭,所得到的衹是淚水沾滿了衣裳。
賞析
這首詩以景襯情,通過描寫落花的景象,傳達出一種深深的惆悵和無奈之感。詩的首聯營造出客人離去後的寂寥氛圍,與紛飛的落花相互映襯。頷聯進一步描寫落花分佈的狀態以及與斜陽的融郃,增添了一種淒美。頸聯表達了詩人對落花的憐惜以及期盼其歸來的心情,暗喻對美好事物消逝的不甘。尾聯則點明主旨,春盡花謝,徒畱傷感,讓人感慨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全詩語言優美,情感細膩,將那種落寞、憂傷的情緒表達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