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天樞成宴夷夏羣僚應制
轍跡光西崦,勳庸紀北燕。
何如萬方會,頌德九門前。
灼灼臨黃道,迢迢入紫煙。
仙盤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山類叢雲起,珠疑大火懸。
聲流塵作劫,業固海成田。
帝澤傾堯酒,宸歌掩舜弦。
欣逢下生日,還睹上皇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fèng hé):應和別人的詩作。
- 天樞(tiān shū):指天子的中心,也指皇權。
- 夷夏(yí xià):指邊疆的少數民族和中原的漢族。
- 羣僚(qún liáo):指衆多官員。
- 轍跡(zhé jì):車輪的痕跡,比喻功績。
- 勳庸(xūn yōng):功勳和才能。
- 九門(jiǔ mén):指皇宮的九個門,也泛指皇宮。
- 灼灼(zhuó zhuó):明亮的樣子。
- 黃道(huáng dào):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軌跡。
- 紫煙(zǐ yān):紫色的雲霧,常用來形容仙境或皇宮的神祕氣氛。
- 仙盤(xiān pán):指仙人用的盤子,這裏比喻盛大的宴會。
- 高柱(gāo zhù):高大的柱子,比喻高聳的建築或功業。
- 叢雲(cóng yún):聚集的雲。
- 大火(dà huǒ):星名,即心宿二,這裏比喻明亮如火的景象。
- 聲流(shēng liú):聲音傳播。
- 塵作劫(chén zuò jié):塵世的變化如同劫數。
- 業固(yè gù):功業穩固。
- 海成田(hǎi chéng tián):比喻變化巨大,如同海變成了田。
- 帝澤(dì zé):皇帝的恩澤。
- 堯酒(yáo jiǔ):傳說中堯帝釀造的美酒,比喻皇帝的恩賜。
- 宸歌(chén gē):皇帝的歌聲。
- 舜弦(shùn xián):舜帝的琴絃,比喻皇帝的音樂。
- 下生日(xià shēng rì):指皇帝的生日。
- 上皇年(shàng huáng nián):指皇帝的統治時期。
翻譯
應和天子的中心,宴請邊疆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族的衆多官員。 車輪的痕跡照亮了西邊的山,功勳和才能記錄在北燕。 萬方的聚會,頌揚功德在皇宮的門前。 明亮地照耀着太陽的軌跡,遠遠地進入紫色的雲霧。 仙人的盤子正要接下露水,高大的柱子彷彿要承接天空。 山峯像聚集的雲一樣升起,珍珠般的明亮如同懸掛的大火。 聲音傳播,塵世的變化如同劫數,功業穩固,變化巨大如同海變成了田。 皇帝的恩澤如同堯帝的美酒,皇帝的歌聲掩蓋了舜帝的琴絃。 欣逢皇帝的生日,再次目睹皇帝的統治時期。
賞析
這首詩是李嶠應制之作,讚美了皇帝的功德和盛大的宴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轍跡光西崦」、「勳庸紀北燕」等,展現了皇帝的輝煌功業和宴會的盛況。同時,通過「仙盤正下露」、「高柱欲承天」等句,表達了皇帝的威嚴和天命所歸。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充分展現了唐代宮廷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