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沙門弘景道俊玄奘還荊州應制

· 李嶠
三乘歸淨域,萬騎餞通莊。 就日離亭近,彌天別路長。 荊南旋杖鉢,渭北限津樑。 何日紆真果,還來入帝鄉。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乘:佛教術語,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代表三種修行途徑。
  • 淨域:指佛國淨土。
  • 萬騎:形容送行的人多。
  • 通莊:大道,比喻通往佛國之路。
  • 就日:接近太陽,比喻接近皇帝。
  • 彌天:滿天,形容遙遠。
  • 別路長:分別的路途遙遠。
  • 荊南:指荊州南部。
  • 旋杖鉢:指僧人云遊四方。
  • 渭北:渭水以北,指長安一帶。
  • 限津樑:比喻界限,指難以逾越的障礙。
  • 紆真果:指修行成就,達到佛教的真諦。
  • 帝鄉:指京城,這裏特指長安。

翻譯

三位高僧歸向佛國淨土,衆多人馬在通往佛國的大道上爲他們送行。 他們離開皇宮,距離不遠,但與世俗的分別之路卻顯得格外漫長。 荊州南部的僧侶們雲遊四方,而長安一帶卻有着難以逾越的界限。 不知何時他們能夠修行成就,再次回到這繁華的京城。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三位高僧離開京城,前往佛國淨土的情景。詩中,「三乘歸淨域」展現了高僧們修行的目標和歸宿,「萬騎餞通莊」則體現了人們對他們的尊敬和送別的熱烈。後兩句通過對比「就日離亭近」與「彌天別路長」,表達了高僧們與世俗的距離雖近實遠,修行之路的艱辛與漫長。末句則寄託了對高僧們未來修行成就的期待,以及他們再次回到京城的願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修行者的敬仰和對修行之路的深刻理解。

李嶠

李嶠

唐趙州贊皇人,字巨山。年二十,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遷給事中。武則天時,來俊臣興狄仁傑獄,嶠複驗,辯其無罪,忤旨,出爲潤州司馬。旋入爲鳳閣舍人,文冊大號令,多委其主之。聖歷初,與姚崇偕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俄轉鸞臺侍郎,依舊平章事,監修國史。中宗神龍初,貶通州刺史,數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貶,尋以年老致仕。玄宗時貶廬州別駕卒,年七十。工詩文,與蘇味道齊名,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崔融、杜審言號文章四友。有集。 ► 199篇诗文

李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