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 李頎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雲入授衣假,風吹閒宇涼。 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 淹留悵爲別,日醉秋雲光。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湯餅:古代一種麪食,類似於現在的麪條。
  • 茱萸:一種植物,古人認爲佩戴茱萸可以辟邪。
  • 授衣假:古代官員的一種假期,用於準備冬衣。
  • 淹留:停留,逗留。

翻譯

風俗崇尚九月九日,這份情感怎能忘記。 菊花與辟邪酒相伴,湯餅中茱萸香氣撲鼻。 雲彩預示着授衣的假期,風吹過閒靜的庭院帶來涼意。 主人盡情享受這份歡愉,林中的景色在白晝顯得朦朧。 傍晚時分的砧聲清脆而急切,歸鳥在東西方向飛翔。 我因逗留而感到惆悵,因爲即將告別,整日沉醉在秋日的雲光之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習俗和氛圍,通過菊花、茱萸酒、湯餅等元素,展現了節日的特色。詩中「雲入授衣假,風吹閒宇涼」傳達了秋日的涼爽和寧靜,而「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則表達了主人的歡愉和對自然景色的欣賞。結尾的「淹留悵爲別,日醉秋雲光」則流露出詩人因即將離別而感到的惆悵和不捨,以及對秋日美景的沉醉。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重陽節的深厚情感和對自然美景的熱愛。

李頎

李頎

李頎,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漢族,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市西)人,唐代詩人。開元十三年中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爲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