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釋
中元: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唐時中元節大設道場。《舊唐書·王縉傳》:代宗七月望日於內道場造盂蘭盤。又設高祖以下七聖神座,備幡節龍傘衣裳之制。是日排儀仗,百寮序列於光順門以侯之。
絳節:古代使者持作憑證的紅色符節。唐·駱賓王《從軍中行路難》詩:“絳節朱旗分日羽,丹心白刃酬明主。”
宮國:即宮中。宮,全唐詩校:“一作空。”
上清:此指宮中。據道經,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
條脫:女子腕釧,俗稱手鐲。《眞誥》:萼綠華夜降羊權家,贈權詩一篇,幷致火浣布手巾一條,金、玉跳脫各一枚。須:全唐詩校:“一作雖。”
玉鏡臺:指晉代温嶠北征劉聰所獲玉鏡臺。《世説新語·假譎(jué)》:“温公(嶠)喪婦,從姑劉氏家値喪亂離散,惟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婚意,答日:‘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姑云:‘喪敗之雲,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餘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云:‘已覓得婚處,門第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嶠。’因下玉鏡臺一枚,姑大喜。旣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後引申作婚娶聘禮的代稱。
“温嶠終虛玉鏡臺”句:謂不能如温嶠之明媒正娶,結爲佳偶。
省:記。
驚眠:驚破睡眠。
雨:取高唐雲雨之意,指交歡。
迷路:用劉晨、阮肇入天臺迷路遇僊女事。
花:喩指所戀之女性。
有娀(sōng):國名,即有娀氏,在今山西運城一帶。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靑雀:西王母信使。指靑鳥。神話傳説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
鴆:惡鳥。《楚辭·卷一·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吾令鴆爲媒兮,鴆告余以不好。”東漢·王逸注:“有娀,國名也。佚,美也。謂帝嚳之妃,契母簡狄也。簡狄配聖帝,生賢子,以喻貞賢也。詩曰: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呂氏春秋》曰:有娀氏有美女,爲之高臺而飲食之。言己望瑤臺高峻,睹有娀氏美女,思得與共事君也。鴆,惡鳥也。明有毒殺人,以喻讒賊。”
序
中元節,七月半俗稱鬼節,又是七夕剛過。靈冥妙異加上愛情的點綴成了一個奇幻的日子。
義山此詩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義山上玉陽山學道。就在玉陽山西峯的靈都觀裏,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宮女,宮女年輕美麗,聰慧多情,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可惜好景不長,這段感情被發現,李商隱也被逐下山。
首聯兩句也正寫此事,後面幾句引經據典,均寫浪漫的愛情。第一則是道教仙女萼綠華戀上羊權,偷偷與之幽會,贈以金玉條脫爲信物。後一個則說,溫嶠的姑姑託他找女婿,他自己想娶,就虛以他人名義以御賜的玉鏡臺爲信物定下親事,最後娶得表妹。第三句“曾省驚眠聞雨過”據說是用高唐賦巫山神女的典故,“不知迷路爲花開”,則是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典故。
最後義山感嘆得不到仙女贈物,也無玉鏡臺相贈,與宮女似是仙人相隔,怕只能朝思暮想,魂牽夢縈,寄夢於神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絳節:紅色符節。絳(jiàng)。
- 中元:節日名。
- 朝拜:臣子朝見君主。
- 上清:道家所稱的三清境之一。
- 羊權:人名。
- 條脫:古代的一種臂飾。
- 溫嶠:人名。
- 玉鏡台:用玉制成的鏡台。
- 有娀:古國名。娀(sōng)。
繙譯
紅色的符節飄飄搖搖從宮中來,在中元節這天朝拜完上清境返廻。羊權必須要得到金的臂飾,溫嶠最終白白有了玉鏡台。曾經記得驚醒睡眠是因爲聽到雨水流過,卻不知道迷路是因爲被花所吸引。有娀國不像瀛洲那麽遙遠,青雀怎麽能像鴆鳥那樣做媒人呢。
賞析
這首詩意象豐富,情感幽微。首聯描繪了絳節飄然而來又離去的神秘景象,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氛圍。頷聯以羊權和溫嶠的典故寄托情感,有求而不得、空畱遺憾之意。頸聯表達了一種恍惚易錯、爲美所惑的狀態。尾聯通過對比有娀與瀛洲的距離以及對青雀做媒的質疑,隱隱透露出一種迷茫和睏惑。全詩用典巧妙,在中元節這個特定背景下,抒發了詩人複襍的心緒和人生感慨。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