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郎中見寄

望郎臨古郡,佳句灑丹青。 應自丘遲宅,仍過柳惲汀。 封來江渺渺,信去雨冥冥。 句曲聞仙訣,臨川得佛經。 朝吟支客枕,夜讀漱僧瓶。 不見銜蘆雁,空流腐草螢。 土宜悲坎井,天怒識雷霆。 象卉分疆近,蛟涎浸岸腥。 補羸貪紫桂,負氣託青萍。 萬里懸離抱,危於訟閤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望郎:指令狐郎中,即令狐楚,唐代官員,李商隱的友人。
  • 古郡:古代的郡縣,這裏指令狐楚所在的地區。
  • 佳句:優美的詩句。
  • 丹青:繪畫,這裏比喻詩句如畫。
  • 丘遲:南朝梁的文學家,這裏指其故居。
  • 柳惲:南朝梁的文學家,這裏指其故居附近的汀洲。
  • 江渺渺:江水遼闊無邊。
  • 雨冥冥:雨霧濛濛,形容天氣陰沉。
  • 句曲:指道教的經文。
  • 臨川:地名,這裏指在臨川得到佛經。
  • 支客枕:支撐着客人的枕頭,指在旅途中吟詩。
  • 漱僧瓶:指用僧人的水瓶漱口,這裏形容夜讀的情景。
  • 銜蘆雁:指雁南飛時銜着蘆葦,比喻遠行的信使。
  • 腐草螢:腐爛的草中出現的螢火蟲,比喻無用之物。
  • 坎井:陷阱,比喻困境。
  • 雷霆:比喻天怒。
  • 象卉:指邊疆的植物。
  • 蛟涎:傳說中蛟龍的口水,這裏比喻邊疆的險惡。
  • 補羸:補養身體。
  • 紫桂:珍貴的藥材,這裏比喻貴重的物品。
  • 青萍:青色的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 訟閤鈴:官府中訴訟時搖動的鈴聲,比喻官司。

翻譯

李商隱望着令狐楚所在的古郡,想象他的佳句如同繪畫般美麗。他應該是在丘遲的故居,又或許在柳惲的汀洲附近。江水遼闊,信件從遠方傳來,雨霧濛濛,消息隱約。他在句曲聽到了道教的仙訣,在臨川得到了佛經。早晨吟詩支撐着旅途中的枕頭,夜晚讀書用僧人的水瓶漱口。不見南飛的雁兒帶來消息,只有無用的螢火蟲在腐草中閃爍。土地適宜卻感到悲涼,天怒如同雷霆。邊疆的植物分隔着疆界,蛟龍的口水浸染着岸邊的腥氣。爲了補養虛弱的身體貪戀紫桂,因氣憤而寄託於漂泊的青萍。萬里之外懸着離別的情懷,比官府中訴訟的鈴聲還要危急。

賞析

這首詩是李商隱對友人令狐楚的回信,詩中充滿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遠方的想象。通過描繪古郡、佳句、丘遲宅、柳惲汀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所在地的嚮往和對友人才華的讚賞。詩中「江渺渺」、「雨冥冥」等自然景象的描繪,增添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後半部分通過對邊疆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李商隱詩歌的獨特魅力。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