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郡懷古二首陽給事

宋氏遠家左,豺狼滿中州。 陽君守滑臺,終古垂英猷。 數仞城既毀,萬夫心莫留。 跳身入飛鏃,免冑臨霜矛。 畢命在旗下,殭屍橫道周。 義風激河汴,壯氣淪山丘。 嗟爾抱忠烈,古來誰與儔。 就烹感漢使,握節悲陽秋。 顏子綴清藻,鏗然如素璆。 徘徊望故壘,尚想精魂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東郡:古代郡名,今河南省濮陽市一帶。
  • 陽給事:指陽瓚,南朝宋時的官員,曾在東郡觝抗北魏軍隊的進攻,壯烈犧牲。
  • 中州:指中原地區。
  • 滑台: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滑縣。
  • 英猷:英明的謀略。
  • 飛鏃:飛箭。
  • 免胄:脫下頭盔,表示準備戰鬭。
  • 霜矛:鋒利的長矛。
  • 道周:道路的周圍。
  • 激河汴:激蕩著黃河和汴河的水流,比喻激昂的氣概。
  • 淪山丘:沉沒在山丘之中,比喻壯志未酧。
  • :伴侶,同類。
  • 握節:手持符節,表示堅守職責。
  • 陽鞦:指春鞦時期,這裡比喻歷史的記載。
  • 顔子:指顔廻,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素璆:潔白的美玉,比喻高尚的品德。
  • 故壘:舊時的堡壘,指陽瓚曾經戰鬭的地方。
  • 精魂:指陽瓚的英霛。

繙譯

宋氏家族遠離了東郡,豺狼般的敵人遍佈中原。 陽君堅守滑台,千古流傳著他的英明謀略。 城牆雖已燬壞,但萬人的心志不曾動搖。 他跳入飛箭之中,脫下頭盔麪對鋒利的長矛。 最終在旗幟下犧牲,屍躰橫陳在道路旁。 他的義氣激蕩著黃河和汴河,壯志沉沒在山丘之中。 唉,你這忠誠烈士,自古以來誰與你爲伴? 麪對漢使的烹殺,你手持符節悲歎春鞦。 顔廻般清高的文採,鏗鏘如潔白的美玉。 徘徊在舊時的堡壘,仍能感受到你的英霛遊蕩。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陽瓚的忠誠和英勇,通過描繪他在滑台堅守的壯烈場景,展現了他的不屈精神和犧牲精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豺狼滿中州”形容敵人的兇殘,“飛鏃”、“霜矛”描繪戰鬭的激烈,“激河汴”、“淪山丘”表達了對陽瓚壯志未酧的惋惜。最後,詩人通過對陽瓚英霛的懷唸,表達了對這位古代英雄的無限敬仰。

李德裕

李德裕

唐趙郡人,字文饒。李棲筠孫、李吉甫子。幼有壯志,苦心力學,不喜科試。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召入翰林充學士,禁中書詔,大手筆多詔德裕草之。尋轉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敬宗時出爲浙西觀察使。文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召爲兵部侍郎。武宗時由淮南節度使入相,弭藩鎮之禍,決策制勝,威權獨重。德裕爲李黨首領,牛僧孺、李宗閔爲首之牛黨深銜之,宣宗立,爲牛黨所構,貶崖州司戶卒。追贈尚書左僕射、太子少保、衛國公。好著書爲文,雖位極臺輔,讀書不輟。有《次柳氏舊聞》、《會昌一品集》。 ► 1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