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 杜牧
觚棱金碧照山高,萬國圭璋捧赭袍。 舐筆和鉛欺賈馬,贊功論道鄙蕭曹。 東南樓日珠簾卷,西北天宛玉厄豪。 四海一家無一事,將軍攜鏡泣霜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觚棱(gū léng):古代宮殿屋角的裝飾,形似觚,棱角分明。
  • 金碧:指宮殿的華麗裝飾。
  • 圭璋(guī zhāng):古代玉器,用於祭祀或作爲貴族的禮器,這裏比喻各國使節。
  • 赭袍(zhě páo):紅色的官袍,這裏指皇帝的朝服。
  • 舐筆和鉛(shì bǐ hé qiān):舐筆,用舌頭舔筆,準備書寫;和鉛,調和鉛粉,古代書寫用墨的一種。這裏指文人墨客。
  • 賈馬(jiǎ mǎ):指賈誼和司馬相如,兩位著名的文學家。
  • 贊功論道:讚頌功績,討論道理。
  • 蕭曹(xiāo cáo):指蕭何和曹參,兩位漢初的著名政治家。
  • 天宛(tiān wǎn):指天空。
  • 玉厄(yù è):玉製的酒器,這裏比喻高貴。
  • 四海一家:指天下統一,四海之內如同一家。
  • 霜毛:指白髮,比喻年老。

翻譯

宮殿的屋角裝飾着金碧輝煌,高聳入雲,各國使節手捧玉器,恭敬地向皇帝獻上紅袍。文人們舔筆調和鉛粉,準備書寫,他們的才華甚至超過了賈誼和司馬相如,他們在讚頌功績和討論道理時,對蕭何和曹參這樣的政治家也顯得不屑一顧。東南方向的樓閣上,珠簾捲起,西北的天空如同玉製的酒器一樣高貴。天下統一,四海之內如同一家,沒有任何紛爭,但將軍卻帶着鏡子,對着自己的白髮哭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長安的盛世景象,通過宮殿的華麗、各國使節的恭敬、文人的才華、天下的統一等元素,展現了當時社會的繁榮與和諧。詩中「四海一家無一事」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和平時代的讚美。然而,最後一句「將軍攜鏡泣霜毛」卻透露出一種對時光流逝、英雄遲暮的哀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加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

杜牧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