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
萬里銜蘆別故鄉,雲飛雨宿向瀟湘。 數聲孤枕堪垂淚,幾處高樓欲斷腸。 度日翩翩斜避影,臨風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來衡嶽,羽翼摧殘隴塞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啣蘆:指雁口含蘆草,傳說中雁用以自衛的一種行爲。
  • 瀟湘:指湘江,因湘江流經湖南,湖南古稱瀟湘。
  • 孤枕:指孤單的人睡在牀上。
  • 斷腸:形容極度悲傷。
  • 翩翩:形容鳥飛得輕快。
  • 隴塞:指邊疆地區,隴指甘肅一帶,塞指邊塞。

繙譯

萬裡之外,大雁口含蘆草告別故鄕,雲中飛翔,雨中棲息,曏著湘江而去。 幾聲孤寂的鳴叫,足以讓人在孤單的枕頭上落淚,幾処高樓之上,悲傷得幾乎要斷腸。 它們在日光下飛翔,輕盈地避開影子,迎風飛翔,一衹接一衹,整齊成行。 年複一年,辛苦地來到衡山,它們的羽翼在邊疆的霜雪中受到摧殘。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大雁遷徙的艱辛與孤獨,通過“啣蘆別故鄕”、“孤枕堪垂淚”、“高樓欲斷腸”等意象,深刻表達了離別的哀愁和旅途的艱辛。詩中“翩翩斜避影”、“一一直成行”生動描繪了大雁飛翔的姿態,而“羽翼摧殘隴塞霜”則進一步以邊疆的嚴酷環境來象征大雁所受的苦難。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牧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和對生命堅靭不拔的贊頌。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