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劉評事永樂閒居見寄

白社幽閒君暫居,青雲器業我全疏。 看封諫草歸鸞掖,尚賁衡門待鶴書。 蓮聳碧峯關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虛。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時驚落蠹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社:指隱士的居所。
  • 青雲器業:比喻高遠的志向和才能。
  • 諫草:指諫言的草稿。
  • 鸞掖:指皇宮。
  • (bì):裝飾。
  • 衡門:指簡陋的居所。
  • 鶴書:指徵召賢士的文書。
  • 蓮聳:形容蓮花高聳。
  • 翠扇:比喻荷葉。
  • 水堂:指水邊的居所。
  • 典籍:古代的書籍。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蠹魚:指書蟲。

翻譯

你在幽靜的白社暫時居住,而我對於高遠的志向和才能全然疏遠。 看着諫言的草稿被帶回皇宮,我仍在簡陋的居所等待徵召的文書。 蓮花高聳,彷彿接近了關路,荷葉翻動,水邊的居所顯得空曠。 我自顧自地探尋古代的書籍,忘記了名利,斜靠在枕頭上,時常驚見書蟲落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李商隱對於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功名利祿的淡漠。詩中,「白社」與「青雲器業」形成對比,突出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偏好和對世俗成就的疏離感。通過「諫草歸鸞掖」與「尚賁衡門待鶴書」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雖有才華卻未被重用的無奈。後兩句以自然景物爲背景,描繪了詩人沉浸於典籍,忘卻名利,享受孤獨與思考的生活狀態,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潔情懷。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