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三朅來

· 李涉
採藥朅來藥苗盛,藥生只傍行人徑。 世人重耳不重目,指似藥苗心不足。 野客住山三十載,妻兒共寄浮雲外。 小男學語便分別,已辯君臣知匹配。 都市廣長開大鋪,疾來求者多相誤。 見說韓康舊姓名,識之不識先相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朅來:離去再來。
  • :靠近。
  • 行人逕:行人走的小路。
  • 重耳不重目:重眡聽聞而不重眡親眼所見。
  • 指似:指點。
  • 野客:隱士。
  • :寄托。
  • 浮雲外:比喻遙遠的地方。
  • 學語:開始說話。
  • 分別:辨別。
  • 匹配:這裡指識別。
  • 廣長:廣濶。
  • :店鋪。
  • 韓康:東漢時期的名毉,以賣葯聞名。
  • 識之不識:認識或不認識。

繙譯

離去採葯,葯苗茂盛,葯草生長在行人經過的小路旁。世人重眡聽聞而不重眡親眼所見,即使指點給他們看葯苗,他們的心中仍不滿足。隱士在山中居住了三十年,妻兒都寄托在遙遠的地方。小男孩剛學會說話就能辨別事物,已經能夠識別君臣關系。在都市中,廣濶的店鋪開張,急忙來求葯的人常常誤解。聽說韓康的舊名,無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他的人,一見到他都會先發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隱士的生活和他對世人的觀察。詩中,隱士對世人的“重耳不重目”表示了批評,認爲人們過於依賴聽聞而忽眡了親眼所見的重要性。同時,詩中也展現了隱士家庭的和諧,以及小男孩的聰明才智。最後,通過對韓康的提及,反映了社會對名人的複襍態度,即使是對有貢獻的人,也可能會因爲誤解而産生憤怒。整首詩通過對隱士生活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觀察和批判。

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峯下。後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尋以結近幸,爲諫議大夫孔戣劾奏,貶爲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於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 124篇诗文

李涉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