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山友

十載同棲廬岳雲,寒燒枯葉夜論文。 在生未識公卿面,至死不離麋鹿羣。 從見蓬蒿叢壞屋,長憂雨雪透荒墳。 把君詩句高聲讀,想得天高也合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十載:十年。
  • 廬嶽:指廬山,這裏泛指隱居的山林。
  • 寒燒:寒冷中燃燒。
  • 枯葉:乾枯的樹葉。
  • 夜論文:夜晚討論文學或學問。
  • 在生:在世時。
  • 公卿:古代高級官員的統稱,這裏指權貴。
  • 麋鹿羣:比喻隱居山林的生活。
  • 蓬蒿:野草。
  • 壞屋:破舊的房屋。
  • 雨雪透荒墳:雨雪滲透到荒涼的墳墓中。
  • 把君詩句高聲讀:大聲朗讀你的詩句。
  • 想得天高也合聞:想象中連高遠的天空也應當能聽到。

翻譯

十年間我們同在廬山雲霧中棲息,寒冷中燃燒枯葉,夜晚一起討論學問。 在世時未曾見過權貴的面孔,至死也不願離開這隱居的山林。 看到野草叢生的破舊房屋,總是憂慮雨雪會滲透到荒涼的墳墓。 大聲朗讀你的詩句,想象中連高遠的天空也應當能聽到。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山友深厚的情感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執着。詩中,「十載同棲廬岳雲」描繪了詩人與山友長久的相伴,共同追求山林之樂。「至死不離麋鹿羣」則強烈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熱愛,不願與權貴交往,堅守自己的生活方式。末句「想得天高也合聞」運用誇張手法,表達了對山友詩才的極高評價,同時也透露出對逝去友人的深切懷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潔的情操和對友情的珍視。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