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五鬆驛:在唐長安東。詩作於大中元年三月隨鄭亞赴桂林途中。
念:誦讀。過秦:指賈誼的《過秦論》。
五鬆:本指五大夫松(秦始皇登泰山遇雨封鬆爲五大夫),此泛指松樹。輿薪:車載燒柴,指鬆被砍伐。
只應:只因。斯高:李斯、趙高。秦二世使趙高治李斯獄,責斯謀反,腰斬於咸陽。後來趙高也被子嬰令宦者韓談刺殺,夷其三族。
序
《五鬆驛》是晚唐時期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詩,體裁爲七言絕句。本詩表達作者經過五鬆驛,感慨往事的複雜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松驛: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長亭:古代設在路旁的亭捨,常用作餞別処,也指旅途短暫休息的地方。
- 唸過秦:指《過秦論》,是西漢賈誼的一篇政論文章,批評秦朝的暴政。
- 五松:指五棵松樹,這裡可能指五松驛的標志性植物。
- 輿薪:指柴草,這裡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 斬斯高:指斬殺斯高,斯高可能是指某個歷史人物,但具躰身份不詳。
- 樵人:砍柴的人。
- 斧斤:斧頭,砍伐樹木的工具。
繙譯
獨自走下長亭,心中默唸著《過秦論》,五棵松樹不見了,衹見到一堆柴草。 衹因爲既已斬殺了斯高之後,這些松樹便被砍柴的人用斧頭砍伐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五松驛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事無常的感慨。詩中“獨下長亭唸過秦”一句,既表達了詩人的孤獨,也暗示了他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後兩句則通過五松的消失和被砍伐,象征了歷史的無情和人事的脆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李商隱詩歌中常見的歷史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