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青雲館

· 杜牧
虯蟠千仞劇羊腸,天府由來百二強。 四皓有芝輕漢祖,張儀無地與懷王。 雲連帳影蘿陰合,枕繞泉聲客夢涼。 深處會容高尚者,水苗三頃百株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虯蟠(qiú pán):像龍一樣盤曲。
  • :甚於,比...更。
  • 羊腸:形容道路曲折險峻。
  • 天府:指地勢險要、物產豐富的地方。
  • 百二: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 四皓:指商山四皓,秦末隱士,後出山輔佐漢高祖劉邦。
  •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縱橫家,曾爲秦國相。
  • 蘿陰:藤蘿的陰影。
  • 高尚者:指隱士。
  • 水苗:水田裏的稻苗。

翻譯

山勢如龍盤曲,千仞之高比羊腸小道還要險峻,這地方向來是天府之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四位隱士因有靈芝而輕視漢高祖,張儀雖無立足之地,卻能影響懷王的決策。雲彩與帳篷的影子相連,藤蘿的陰影合攏,枕邊環繞着泉水的聲音,讓旅人的夢境也變得涼爽。深處自會容納那些高尚的隱士,這裏有水田三頃,百株桑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險峻而幽靜的山館景象,通過對比歷史人物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詩中「虯蟠千仞劇羊腸」以誇張的手法描繪了山勢的險峻,而「天府由來百二強」則強調了此地的戰略重要性。後文通過對四皓和張儀的提及,暗示了隱逸與權謀的不同選擇。最後兩句則直接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水田和桑樹構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田園景象,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居中書舍人。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爲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