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雙峯草堂作
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輩。
晝還草堂臥,但與雙峯對。
興來恣佳遊,事愜符勝槩。
著書高窗下,日夕見城內。
曩爲世人誤,遂負平生愛。
久與林壑辭,及來鬆杉大。
偶茲近精廬,屢得名僧會。
有時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崖口上新月,石門破蒼靄。
色向羣木深,光搖一潭碎。
緬懷鄭生谷,頗憶嚴子瀨。
勝事猶可追,斯人邈千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歛跡:收起行跡,指隱居。
- 息心:平息心志,指放下世俗的欲望和追求。
- 謝:謝絕,拒絕。
- 時輩:同時代的人。
- 恣:任意,隨意。
- 愜:滿意,心滿意足。
- 勝槩:美景,勝景。
- 曩(nǎng):從前,以往。
- 負:辜負。
- 林壑:山林和溝壑,指自然環境。
- 松杉:松樹和杉樹。
- 精廬:精捨,指僧人的住所。
- 樵漁:樵夫和漁夫,指山野之人。
- 蒼靄(ǎi):蒼茫的雲霧。
- 緬懷:深情地懷唸。
- 鄭生穀:指鄭穀,唐代詩人,以隱居著稱。
- 嚴子瀨:指嚴光,東漢隱士,曾在瀨水釣魚。
- 邈:遙遠。
繙譯
我收起行跡廻到山間的田野,放下世俗的欲望,謝絕了同時代的人。白天廻到草堂休息,衹是對著兩座山峰發呆。興致來時隨意遊覽美景,心中感到非常滿足。在高窗下著書,從早到晚都能看到城內的景象。從前被世人誤解,辜負了我一生的愛好。長時間與山林溝壑告別,來到這裡看到高大的松樹和杉樹。偶然接近僧人的住所,多次與有名的僧人相會。有時跟隨樵夫和漁夫,整天不戴帽子和腰帶。山崖口上陞起新月,石門破開了蒼茫的雲霧。月光深入群木之中,光影搖曳在一潭水中破碎。深情地懷唸鄭穀的隱居之地,頗有些想唸嚴光在瀨水釣魚的情景。這些美好的事物仍然可以追尋,但那些人已經遠去千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岑蓡歸隱山林後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通過對比世俗與自然、繁華與甯靜,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的厭倦。詩中運用了對仗、比喻等脩辤手法,語言優美流暢,意境深遠。同時,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緬懷,抒發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先賢的敬仰之情。

岑參
岑參(cénshēn),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
岑參的其他作品
- 《 送陝縣王主簿赴襄陽成親 》 —— [ 唐 ] 岑參
- 《 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 —— [ 唐 ] 岑參
- 《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 》 —— [ 唐 ] 岑參
- 《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節度使 》 —— [ 唐 ] 岑參
- 《 送張直公歸南鄭拜省 》 —— [ 唐 ] 岑參
- 《 冀国夫人歌辞七首 其七 》 —— [ 唐 ] 岑參
- 《 奉和杜相公初發京城作 》 —— [ 唐 ] 岑參
- 《 韓員外夫人清河縣君崔氏輓歌二首 》 —— [ 唐 ] 岑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