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員外兒

張公一子才三歲,聞客吟聲便出來。 喚物舌頭猶未穩,誦詩心孔迥然開。 天生便是成家慶,年長終爲間世才。 月裏桂枝知有分,不勞諸丈作梯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迥然:jiǒng rán,形容差別很大。
  • 間世:jiàn shì,指世間罕見。
  • 梯媒:tī méi,比喻推薦或引進的人。

繙譯

張公的兒子才三嵗,聽到客人吟詩的聲音就走了出來。 他叫喚東西時舌頭還不穩,但背誦詩歌時心智卻異常開濶。 他天生就是家庭的喜慶,隨著年齡增長,終將成爲世間罕見的才子。 在月下桂樹旁,他知道自己的命運,不需要勞煩各位長輩爲他做推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三嵗孩童的天賦與潛力。詩中,“聞客吟聲便出來”展現了孩子的好奇與聰明,“誦詩心孔迥然開”則突出了他與生俱來的文學天賦。後兩句預言了孩子未來的成就,表達了對其成長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孩童的贊美和對未來的憧憬。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