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棲賢寺懷友人

一宿三秋寺,閒忙與曉分。 細泉山半落,孤客夜深聞。 鶴去巢盛月,龍潛穴擁雲。 苦吟方見景,多恨不同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宿:一夜。
  • 三秋:指秋季的三個月,也泛指秋天。
  • 閒忙:形容時間過得快,忙碌與閒暇交織。
  • 曉分:天亮時分。
  • 細泉:細小的泉水。
  • 山半:山腰。
  • 孤客:孤獨的旅人,指詩人自己。
  • 夜深:深夜。
  • 鶴去:鶴飛走。
  • 巢盛月:巢穴中盛滿了月光。
  • 龍潛:龍潛伏。
  • 穴擁雲:洞穴中雲霧繚繞。
  • 苦吟:苦苦吟詠,指詩人深沉的思索和感慨。
  • 方見景:纔看到這樣的景色。
  • 多恨:多有遺憾。
  • 不同君:與君不同,指與友人不同地欣賞這景色。

翻譯

一夜留宿在這秋意濃濃的寺廟,時間的忙碌與閒暇在黎明時分分明。 細小的泉水從山腰落下,孤獨的我深夜裏聽到它的聲音。 鶴飛走了,巢穴中盛滿了月光;龍潛伏着,洞穴裏雲霧繚繞。 苦苦吟詠纔看到這樣的景色,多有遺憾不能與君一同欣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秋夜留宿寺廟時的孤獨與思索。詩中,「一宿三秋寺」即點明瞭時間和地點,營造出一種深秋的寂寥氛圍。通過「細泉山半落」和「孤客夜深聞」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敏感與孤獨的感受。後兩句「鶴去巢盛月,龍潛穴擁雲」運用了寓言式的意象,增強了詩的神祕感和哲理性。結尾的「苦吟方見景,多恨不同君」則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及無法共享美景的遺憾,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友情的珍視。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