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從叔補闕

吾宗不謁謁詩宗,常仰門風繼國風。 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 其來雖愧源流淺,所得須憐雅頌同。 三十年吟到今日,不妨私薦亦成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吾宗:我的家族。
  • :拜訪。
  • 詩宗:指詩歌創作或詩歌理論上的權威。
  • 門風:家族的傳統風尚。
  • 國風:指《詩經》中的國風,代表國家的文化風尚。
  • 篇章:文章,這裡指詩文作品。
  • 雅頌:《詩經》中的兩部分,雅指宮廷樂歌,頌指祭祀樂歌,這裡泛指高雅的文學作品。
  • 私薦:私下推薦。

繙譯

我的家族不去拜訪權貴,而是尊敬詩歌的權威,常常仰慕家族的風尚與國家的文化風尚相承。雖然我的詩文作品傳遍海內,但朝中卻沒有我的親族。雖然我感到自己的文學根基淺薄,但我所創作的作品仍然值得憐愛,因爲它們與高雅的文學作品有著相同的風格。三十年來,我一直在吟詠詩歌,今天,即使衹是私下推薦,也算是對公衆有所貢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杜荀鶴對自己家族和詩歌創作的自豪感,以及對文學傳統的尊重。詩中,“吾宗不謁謁詩宗”一句,既表明了詩人家族不趨炎附勢的品格,也顯示了對詩歌藝術的崇高追求。詩人雖自謙“源流淺”,但強調自己的作品與“雅頌”同質,顯示了他對詩歌創作的自信。最後,詩人認爲即使衹是私下推薦自己的作品,也是對公衆文化生活的一種貢獻,躰現了他的文學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