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下

濛濛煙雨蔽江村,江館愁人好斷魂。 自別家來生白髮,爲侵星起謁朱門。 也知柳欲開春眼,爭奈萍無入土根。 兄弟無書雁歸北,一聲聲覺苦於猿。
拼音

所属合集

#七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濛濛:細雨紛紛的樣子。
  • :遮蔽,覆蓋。
  • 江館:江邊的客棧。
  • 愁人:憂愁的人。
  • 斷魂:形容極度悲傷。
  • 侵星:指天未亮時。
  • :拜訪。
  • 硃門:古代富貴人家的門戶,常塗紅色,代指權貴。
  • 爭奈:怎奈,無奈。
  • :浮萍,水生植物,無根。
  • 入土根:指植物的根深入土中。
  • 無書:沒有書信。
  • 雁歸北:雁是候鳥,春天北飛,鞦天南飛,這裡指春天雁北飛,象征著書信的傳遞。
  • 苦於猿:比猿猴的哀鳴還要苦。

繙譯

細雨紛紛遮蔽了江邊的村莊,江邊客棧中的憂愁之人感到極度悲傷。自從離開家以來,白發漸生,天未亮就起牀去拜訪權貴。雖然知道柳樹即將迎來春天的生機,無奈浮萍卻沒有深入土中的根。兄弟之間沒有書信往來,春天雁北飛,一聲聲的哀鳴比猿猴的叫聲還要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江邊客棧中的孤獨與憂愁。通過“濛濛菸雨”、“斷魂”等意象,傳達了詩人深切的思鄕之情和生活的無奈。詩中“生白發”、“謁硃門”反映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世態炎涼的感慨。末句以雁鳴比猿鳴更苦,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唸和內心的無盡苦楚。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杜荀鶴詩歌的獨特魅力。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