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全詩從靜夜鐘漏聲寫起,在朦朧中將讀者牽入一個幽渺隱密而寧靜的世界,這裏閃爍着穠豔而淒涼的色澤和氣息,給人以虛幻和神祕的感覺。而後點出一場幽會已經過去,歸去之人卻仍在月下徘徊難眠,來日悠悠,更不知這樣的雲雨幻夢在何處重現。最後畫面轉爲明亮,寫南塘中蒲草結,鴛鴦遊,水波盪漾,更令人觸目傷心。一層又一層地渲染,首尾迴應,烘托出寂寞和孤單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促漏:古代計時器,指漏壺中的水滴得很快,表示時間緊迫。
- 遙鍾:遠處的鐘聲。
- 報章:指鐘聲和漏聲交織,如同文章中的字句,重疊難分。
- 杳(yǎo):深遠,難以捉摸。
- 舞鸞鏡匣:指裝飾有鸞鳳圖案的鏡子和匣子,這裏用來形容女子的梳妝用品。
- 收殘黛:收拾起殘留的眉筆,黛是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顏料。
- 睡鴨香爐:形狀像鴨子的香爐,用來薰香。
- 夕薰:晚上的薰香。
- 歸去:指女子思念的人歸來。
- 向月:對着月亮,表示思念之情。
- 夢來:夢中來訪。
- 更爲雲:變成雲,形容夢境虛幻。
- 南塘:南邊的池塘。
- 蒲堪結:蒲草可以編織成結,這裏指蒲草茂盛。
- 鴛鴦:水鳥,常用來象徵恩愛夫妻。
- 護水紋:在水面上遊動,形成波紋。
翻譯
漏壺中的水滴得急促,遠處的鐘聲迴盪,動靜交織,如同重疊的文章,難以分辨。裝飾着鸞鳳的鏡匣中,收拾起殘留的眉筆,睡鴨形狀的香爐換上了晚上的薰香。歸來的人定會對着月亮思念,夢中來訪的人又會在哪裏變成雲呢?南邊的池塘漸漸暖和,蒲草茂盛,可以編織成結,一對對鴛鴦在水面上遊動,形成美麗的波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靜謐而充滿思念的夜晚。通過漏壺、鐘聲、鏡匣、香爐等意象,詩人巧妙地勾勒出一幅夜晚的畫面,透露出女子對遠方人的深切思念。詩中「歸去定知還向月,夢來何處更爲雲」表達了女子對歸人的期盼和對夢境的無奈,情感細膩而含蓄。結尾的「南塘漸暖蒲堪結,兩兩鴛鴦護水紋」則以自然景物的和諧美好,象徵着女子心中的愛情理想,增添了詩意的浪漫與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