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碧落銀河之畔,正是“牛郎”與“織女”相會的良好場所,何必一定要待金風玉露之七夕才相會呢?大約正是由於仙家之好別離吧?疑而不解,正反映出詩人苦悶難釋的孤寂心態,語意感傷,心境難堪。
本詩從猜測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離別之苦,纔有佳期之樂。然後轉到描寫佳期的喜慶氣氛,以及期盼團圓的心情。最後想到民間風俗,問:“既奉出食品,讓蜘蛛代爲乞巧,那又如何答謝搭鵲橋的烏鵲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 851 年 )。
- 迢遞(tiáo dì):遙遠的樣子。
- 碧落:天空、高空。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
- 金風玉露:秋風白露。古人以爲秋風是從西方吹來,西方屬金,因此秋風稱「金風」;秋天的露水清瑩如玉,所以叫「玉露」 。常用來描寫秋天的時令景色。
- 清漏:漏是古代計時工具,清漏指清晰的滴漏聲,這裏表示時間。
- 酬:報答。
- 烏鵲:神話傳說中,每年七夕烏鵲都飛上天河,爲牛郎織女搭起相會的橋樑。
- 蜘蛛:在七夕有民間習俗,將蜘蛛放在一個盒子裏,第二天看蜘蛛結網的情況,以此乞巧。
翻譯
我懷疑仙家是喜好離別之事,所以才故意讓牛郎織女遙遙相隔以此作爲相聚之期。自古以來,在那遼闊的天空中的銀河畔,牛郎織女的相逢一定要等到秋風白露的時候。清晰的漏聲漸響,時光慢慢流逝,他們長久地相互凝望,那一縷微雲卻未能連接兩岸,讓織女過來得很遲。怎麼能夠毫不領情感謝那些搭橋的烏鵲呢?只忙着向蜘蛛乞求給自己賜予巧絲。
賞析
這首詩主題圍繞七夕。開篇詩人就拋出一個新奇的猜測,懷疑仙家喜好離別才讓牛郎織女分隔甚遠。頷聯描述牛郎織女一年一次只能在金風玉露時於碧落銀河畔相逢 ,增添了相聚的不易與美好。頸聯通過「清漏漸移」「微雲未接」進一步渲染了等待的漫長與焦灼。尾聯則別出心裁,不直接寫牛郎織女的情感,而是說人們「惟與蜘蛛乞巧絲」,看似忽略對烏鵲幫助搭橋的感恩,實則從側面反映出七夕節日民間的熱鬧和風俗習慣。此詩藉助牛郎織女的故事,蘊含着詩人對人間離別相思之苦的深刻感慨,同時詩中意境空靈優美又帶着淡淡的憂傷,遣詞造句精準巧妙,使這首詩獨具藝術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