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唐塞下曲九首

久在邊城裏,風霜不可論。 六親皆骨朽,百戰偶身存。 烽燧連天暗,沙塵憚日昏。 徵人家萬里,誰吊國殤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塞下:邊塞之下。
  • 六親:指親人。
  • 烽燧(fēng suì):古代邊塞上用來傳遞信息的烽火。
  • (dàn):遮蔽。
  • 徵人:出征的士兵。

翻譯

長期在邊塞城鎮中,風霜的艱辛無法言說。 親人們都已經骨朽,我偶然在百戰中倖存。 烽火連綿,天空昏暗,沙塵遮蔽了白晝。 征戰的人們遠離家鄉萬里,誰會爲國家的戰亡英靈哀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生活的艱辛和戰爭的殘酷。詩人通過描寫邊塞城鎮中的風霜、親人的離去、百戰的倖存以及戰爭帶來的黑暗和沙塵,展現了邊塞生活的苦難和邊塞戰爭的殘酷。詩中的徵人們遠離家鄉,爲國家而戰,卻無人爲他們的犧牲哀悼,表達了對戰亡英靈的懷念和哀思。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戰爭的反思。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