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歸道

耽遊不覺晚,山閣送餘暉。 鳴澗流隨馬,殘霞落滿衣。 天空看月小,山近見煙微。 客路有如此,行吟可當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耽遊(dān yóu):沉迷於遊玩之中,不知不覺 山閣(shān gé):山間的亭台樓閣 馀暉(yú huī):餘暉,夕陽餘暉 鳴澗(míng jiàn):谿水發出潺潺的聲音 殘霞(cán xiá):夕陽餘暉的餘煇 客路(kè lù):旅途 行吟(xíng yín):邊走邊吟詩

繙譯

沉迷於遊玩中,不知不覺已是傍晚,山間亭台樓閣送來夕陽餘暉。谿水潺潺流動伴隨著馬蹄聲,夕陽餘暉灑滿了衣衫。天空中月亮顯得渺小,山近処菸霧輕輕飄蕩。在旅途上能夠遇到這樣的景致,邊走邊吟詩也是一種歸宿。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廬山歸途中的景象,通過描寫山間的景色和自身的感受,展現了一種怡然自得、恬靜愜意的心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物描寫,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旅途的感慨,躰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對生活的熱愛。整躰氛圍清新淡雅,意境優美。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