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石登太白樓作

牛渚山前採石磯,回波亂石相撐支。上開石壁煙霞島,連峯相向勢嶮崎。 我來欲訪吾家老太白,天風颯颯吹我衣。白也天上長庚星,偶落人間留姓名。 供奉金鑾聊玩世,往往斗酒自沈冥。憑陵意氣山嶽折,浩蕩胸懷河漢傾。 一從揮手謝金闕,把酒山頭問明月。千秋留此謫仙樓,餘韻流風未銷歇。 蛾眉亭碣沒蓬蒿,兩岸青山片月高。只見長江汩汩萬里送寒濤,極目齊州瀛海渺忽如鴻毛。 樓中之人去不復,樓外斜陽芳草綠。人生徒苦自結刺,彈丸不及流光速。 奈何不飲,日爲浮利浮名成齷齪。鬆簧似奏清平曲,長夜豈照金蓮燭。 不知何人與公沽酒共夜臺,白楊蕭蕭野花開。空餘文章千古雲漢共昭回,使我今日徘徊瞻眺彷公跨鶴乘雲欲下來。 公乎公乎,何不跨鶴乘雲遂下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採石磯(jī):採石的地方。磯,石頭突出的地方。
煙霞:雲霧。
勢嶮崎(xī qí):形勢險峻。
長庚星:指金星。
金鑾:古代帝王的乘車。
斗酒:指飲酒。
憑陵:倚靠在山陵上。
沈冥:陷入沉思之中。
河漢:指銀河。
金闕:指皇宮。
謫仙樓: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樓閣。
蛾眉亭碣:古代建築物名。
齊州瀛海:傳說中的海域名。
齷齪(wò chuò):骯髒、不潔。
鬆簧:古代樂器名。
金蓮燭:古代照明用的蠟燭。
公:指作者自稱。
跨鶴乘雲:指仙人乘鶴飛行的形象。

翻譯

在牛渚山前的採石磯上,回聲迴盪,亂石相互支撐。山上有石壁,雲霧繚繞,宛如仙境,連綿的山峯相互對峙,形勢險峻。

我來此地,欲拜訪我心中的老朋友太白(指李白),天風吹拂着我的衣裳。太白是天上的長庚星,偶爾降臨人間,留下了他的名字。

供奉着金鑾,只是爲了消遣世間的煩惱,時常斗酒自沉思。憑藉着豪邁的氣勢,彷彿能夠戰勝山嶽,胸懷壯闊如大河。

曾經揮手告別皇宮,拿起酒杯,登山頂嚮明月傾訴。千秋留下這座被貶謫的仙樓,其中的餘韻如同風吹雲散。

蛾眉亭碣已經消失在茂密的蓬蒿中,兩岸青山,月光高懸。只見長江滾滾東流,千里送來寒冷的波濤,眺望遠方,彷彿齊州瀛海如同鴻毛般微不可見。

樓中的人已經離去,樓外斜陽下,芳草青翠。人生徒勞地自相困擾,猶如彈丸無法比擬流逝的光陰。

可惜不曾共飲,日子卻被浮躁的利益和名聲所累。鬆簧似奏清平曲,長夜裏卻沒有金蓮燭的照耀。

不知何人能與我共飲,共度這長夜。白楊樹葉蕭蕭,野花盛開。空留下文章,千古流傳,使我今日徘徊瞻望,彷彿公乘鶴乘雲即將降臨。

太白啊太白,何不乘鶴飛雲降臨。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太白樓的情景,展現了對自然景色的讚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山水之美、人生之苦,表達了對友誼、人生、時光流逝的感慨和思考。詩人以太白爲自稱,意在表達對李白的敬仰和懷念,同時也表達了對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華麗,展現了詩人豪邁的氣魄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