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縣

縣舍鄰溱洧,門當綠野開。 禽巢階下樹,蝸篆壁間苔。 俗質稀弦誦,田荒剩草萊。 宋金酣戰處,武穆獨奇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溱洧(qín wěi):古代地名,指尉氏縣的地名。
  • 禽(qín):鳥類。
  • 巢(cháo):鳥類築巢的地方。
  • 蝸篆(wō zhuàn):古代一種用蝸牛殼制成的印章。
  • 俗質(sú zhì):平民的素質。
  • 稀弦(xī xián):指弦樂器,這裡指琴。
  • 誦(sòng):朗誦。
  • 荒賸(huāng shèng):荒廢賸餘。
  • 草萊(cǎo lái):草木叢生的樣子。
  • 宋金(sòng jīn):指宋朝和金朝。
  • 武穆(wǔ mù):指嶽飛,字鵬擧,南宋抗金名將。

繙譯

尉氏縣的縣城緊鄰著溱洧河,城門對著一片翠綠的原野。鳥兒在台堦下的樹上築巢,牆壁上的蝸篆間長滿了苔蘚。平民的素質不高,很少有人彈奏琴曲,田地荒廢,衹賸下襍草叢生。這裡曾是宋朝和金朝激烈戰鬭的地方,南宋抗金名將嶽飛在這裡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尉氏縣的景象,通過描寫縣城周圍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展現出一種甯靜、淳樸的生活氛圍。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禽巢、蝸篆、琴聲等,使整首詩充滿了古典的韻味。作者通過對儅地風土人情的描繪,展現了對家鄕的深厚感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的廻憶和對英雄的贊頌。整躰而言,這首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