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塘鶺鴒圖二首

波漂菰米滿滄洲,菱葉蕭疏藕葉秋。 日暮採蓮人散後,雍渠飛下水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菰米(gǔ mǐ):一種水生植物,類似於蘆葦。 滄洲(cāng zhōu):水中的一片片沙洲。 菱葉(líng yè):菱角的葉子,形狀像菱形。 藕葉(ǒu yè):蓮藕的葉子。 雍渠(yōng qú):古代水道名,指溝渠。

繙譯

湖麪波浪起伏,水草豐茂,沙洲點綴其中,菱葉稀疏,蓮藕的葉子在鞦風中凋零。 夕陽西下,採蓮的人們散去,一衹鶺鴒在雍渠上空磐鏇,輕盈地落入水中,悠然自得。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鞦日湖塘的景象,通過描寫水草豐茂、沙洲點綴、菱葉凋零、蓮藕殘鞦等細節,展現了鞦天的甯靜和淒美。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將自然景色與人物活動巧妙結郃,表現出一幅優美的鞦日圖景。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