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過范蠡湖有懷故園風物

又是分蒲擷艾辰,年光容易誤遊人。 誰憐范蠡湖邊渡,不見江南五月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范蠡(fàn lǐ):春秋時期越國的名臣,傳說他在太湖邊修築了一座湖。
  • 蒲(pú):一種植物,古代用來祭祀或裝飾。
  • 擷(xié):採摘。
  • 艾(ài):一種植物,古代用來驅邪或祭祀。
  • 辰(chén):古代時間單位,指早晨。
  • 范蠡湖:范蠡修築的湖,即太湖。

翻譯

中午時分,經過范蠡湖,心中懷念故園的風景。採摘蒲草、艾草的時節已過,歲月易逝,容易讓人誤入迷途。誰能體恤范蠡湖畔的渡船工,卻看不到江南五月的春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范蠡湖畔的懷舊之情。范蠡湖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地方,與范蠡這位傳奇人物有着緊密的聯繫。詩人通過描述採摘蒲草、艾草的時節已過,表達了歲月易逝,人生易誤的感慨。詩中對范蠡湖邊渡船工的描寫,暗示了詩人對平凡勞動者的同情和理解。最後一句「不見江南五月春」則通過對江南春天美好景色的遺憾,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眷戀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禪意,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滄桑的感慨。

李孫宸

明廣東香山人,字伯襄。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教習庶吉士。崇禎間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性孝友廉介。詩祖《三百篇》,書法祖魏晉,草篆隸楷皆工。有《建霞樓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