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倪主事還北京二首

秦淮晏歲見孤鴻,疋馬蕭蕭趁朔風。 淺薄豈堪當路薦,光華難與故人同。 微茫遠見盧溝樹,縹緲遙聞魏闕鍾。 無補涓埃貧病久,偏承雨露羨羣公。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秦淮:指秦淮河,南京的一條著名河流。晏歲:安靜的歲月。孤鴻:孤獨的雁。疋(pǐ):古代計數單位,相當於十隻。蕭蕭:形容風聲。趁:順着。朔風:初冬的寒風。淺薄:淺顯。堪:能夠。光華:才華。微茫:微弱模糊。盧溝樹:傳說中的一種樹木,古代文人常用來比喻高遠。縹緲:虛幻。魏闕:魏國的宮殿。涓埃:塵土。貧病:貧窮患病。偏承:偏受。

翻譯

秋天的秦淮河畔,安靜歲月裏看到孤獨的雁,十隻馬蹄聲蕭蕭地順着初冬的寒風前行。淺顯的才華怎能勝任路途上的推薦,光彩難與故人同輝。微弱模糊地看見盧溝樹,虛幻中遠聽魏國宮殿的鐘聲。無法彌補塵土中的貧病長久之苦,卻偏偏受到雨露的羨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秋天秦淮河畔的景象,以孤鴻、馬蹄聲、盧溝樹、魏闕鍾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迷茫和對過往的懷念。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對現實困境的反思。整體氛圍幽靜悠遠,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慨。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廬陵人,名禎,字昌祺,以字行。永樂二年進士,選庶吉士,預修《永樂大典》。每遇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吏部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坐事謫。洪熙元年起爲河南布政使,繩豪,去貪殘。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入公府。有《運甓漫稿》。 ► 807篇诗文